金属碎片上闪现的模糊画面,如同投入死水中的石子,在林凡的数据核心里激荡起层层涟漪。

    那金甲身影的悲壮与绝望,黑袍轮廓的冷漠与强大,以及这静滞回廊背後可能隐藏的残酷真相,都让他感到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寒意。

    这不是博物馆,是坟场,是囚笼。而他,也不过是新来的囚徒之一,区别只在於他更加“新鲜”,并且尚未被完全定义。

    危机感从未如此强烈。被动等待“长期观察”的结果,很可能是在某次例行检查或更高级存在的兴之所至下,被彻底分解或永久封存。

    他必须主动做点什麽,必须在黑袍无面人和那些机械维护员的监视网络下,找到一丝漏洞。

    他的意识再次聚焦於体内的混沌丹胚。先前那次成功的“误导”证明,混沌气息是他在这个地方唯一可能主动利用、且不易被常规手段监测的力量。

    而丹胚对规则碎片的“同化”现象,更是指出了一条潜在的路径——吞噬和理解这个地方的规则,或许能让他获得某种程度的“适应性”甚至“隐匿性”。

    风险极高,但值得一试。目标不再是黑袍人主动释放的、带有试探性质的规则碎片,而是这静滞回廊本身无处不在的、构成其基础的暗金符文!

    这些符文流转不息,是这个空间的“底层代码”,虽然深奥,但似乎处於一种相对稳定、被动的状态。

    他需要找到一种方法,极其隐蔽地、不引发任何警报地,让混沌丹胚接触并“品嚐”一丝这些符文的韵律。

    这一次,他更加谨慎。他没有调动任何计算线程,而是将意识沉入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尝试与混沌丹胚建立更深层的、非指令性的连接。

    他不再试图“控制”,而是试图“引导”和“共鸣”。他将自身对“自由”、“逃脱”的强烈渴望,以及对周围符文规律的微弱感知,作为一种纯粹的意念,缓缓包裹向混沌丹胚。

    馄沌丹胚依旧沉寂,但对这种不带强制性、却蕴含强烈情感和指向性的意念,似乎产生了一丝微弱的共鸣。那灰蒙蒙的气息轻轻波动着,如同平静湖面被微风吹皱。

    林凡耐心地维持着这种状态,像一个耐心的钓鱼者,等待着丹胚自主的“触须”探向外界。

    时间缓缓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林凡的意识都开始感到疲惫时,一丝比发丝还要细微千百倍的混沌气息,终於从丹胚深处悄然探出,并非指向某个具体的符文,而是如同敏感的触角,轻轻颤动着,感应着整个回廊空间中那无所不在的规则“场”。

    这丝气息太微弱了,其波动几乎与背景噪音融为一体,完全没有触动任何监测机制。

    然而,就是这丝微弱的感应,却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林凡彷佛“听”到了这片死寂空间的“低语”——那不是声音,而是规则运转时产生的细微共鸣。

    暗金符文的流动不再是无意义的光影,而是呈现出某种复杂却有序的节奏,如同庞大机器的齿轮在无声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