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位告老还乡的前兵部职方司老主事的帮助下,结合刑部档案和隐鳞符的规律,终于破解了密文的核心结构。

    虽然具体内容因个性化演变尚未完全译出,但破译出了一个关键模式。

    “见‘特定标记’即动,‘风起’应该是时间点。”

    “说明接收者需要在考场内看到某个预先约定的暗号,才会执行命令,至于‘风起’指向了行动的时间。”裴寂看向沈南安。

    沈南安的心猛地一沉。

    这是要在科举考场内,在众目睽睽之下,执行某项行动,目标是什么?行刺?制造混乱?还是……针对某位特定人物?太子今日仍在明远楼督察......

    “快!通知贡院!最高戒备!特别注意举子中可能接收暗号的人!”沈南安语速极快,“裴寂,随我入贡院!立刻!”

    贡院内,苏砚交卷后,和一名巡场御史单独到僻静处交代。

    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观察到的那个举子的异常手势详细描述出来:“……大人,学生看得真切,他先点三下,停,再点两下,最后划一道。就在卷子背面右下角。”

    那御史神色一凛。

    “那举子是谁?号舍位置?”

    “丙字十七号,名叫……吴明。”苏砚答道。

    御史立刻将消息通过特殊渠道上报。

    几乎同时,沈南安和裴寂已持令进入贡院。

    “丙字十七号,吴明!控制住他!检查他身上所有物品。”

    然而,衙役冲进丙字十七号时,号舍内已空无一人。

    吴明竟在交卷后,等待龙门开启的短暂混乱间隙,消失不见了。

    “搜!他一定还在贡院内!封闭所有出口!”沈南安面沉如水。

    就在这时,贡院西北角存放已阅试卷的‘衡鉴堂’附近,突然传来一声惊恐的尖叫,紧接着是杂乱的呼喊:“走水了!走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