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旧部集体翻供,证词却字字相同。
>我奉旨查案时,发现唯一说出不同供词的人正在遗忘女儿。
>他临终前嘶喊:海西……建文未死……
>当我找到守陵老翁,他正用朱砂涂抹石碑:记忆才是真正的龙脉。
>突然他眼神涣散:等等,我刚刚……在等谁来着
>我手中的密报悄然滑落——所有接触此案者,记忆都在消失。
---
诏狱深处,连烛火都带着股半死不活的恹恹气。那一点昏黄的光晕,仅仅够照亮刑架上半截模糊的人影,却吝啬地不肯多施舍半分暖意。湿冷的石壁无声地渗出寒气,钻进骨头缝里,像无数细小的冰针在扎。空气凝滞得如同沉疴,混杂着铁锈的腥、旧血的腐,还有一种更深沉、更令人作呕的绝望气息,沉沉地压在人的肺叶上,每一次呼吸都艰难而滞涩。
我,沈炼,北镇抚司百户,穿着这身象征着生杀予夺的飞鱼服,坐在冰冷的条凳上。面前矮几上摊开的卷宗,墨字在昏暗中像一只只冰冷的眼睛。这些纸张承载的,是足以将无数人碾为齑粉的滔天巨浪——建文余孽案。连日来,那些被锁在更深处黑暗牢房里的人,那些曾经被酷刑撬开嘴、吐出过惊天秘密的舌头,竟在同一日,齐齐翻供了。
大人,一个低哑的声音在旁边响起,是掌刑的力士,他手里沾着污渍的簿册递过来,刚录的,还是……一样。
我接过簿册,目光扫过那些被火把熏烤、被血泪模糊的字迹。不同的人名,不同的牢房,不同的时辰,不同的施刑者……可翻供的证词,却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前事皆虚,蒙蔽天听……建文皇帝仁德……吾等……冤枉……
字字句句,分毫不差。一股冰冷的麻意,顺着我的脊椎悄然向上攀爬。这绝非巧合,这是某种森然有序、超出常理的诡异。烛芯啪地爆开一朵灯花,昏黄的光猛地一跳,映得卷宗上那些千篇一律的墨字,仿佛也扭曲蠕动起来。
备马。我站起身,飞鱼服的下摆带起一阵阴冷的风,去西郊。
马蹄踏碎京郊黎明前最浓重的黑暗,溅起的泥点沾湿了马腹。西郊这片坟岗,是京城里最沉默、最廉价、也最拥挤的死亡居所。歪斜的墓碑如同死去巨兽的肋骨,密密麻麻地戳在冰冷潮湿的土地里。空气里弥漫着新土和腐物混杂的怪味,浓重得化不开。
引路的锦衣卫校尉在一处新起的坟包前勒住了马,动作有些僵硬。他指着旁边一座低矮破败、几乎被荒草掩埋的土坯房,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惧意:大人,就是这儿。那刘老四……就埋在那儿。他手指的方向,一个小小的土堆隆起,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
土坯房的门虚掩着,像一张沉默的黑口。我推门而入,一股浑浊污秽的气息扑面而来,混杂着劣质药渣的苦涩、久病之人身上散不出的馊味,还有一种……行将就木的腐朽。角落里一张破草席上,蜷缩着一个人形。薄薄的破絮勉强盖着,露出的肢体枯槁如柴,皮肤蜡黄发暗,紧贴在骨头上。他胸腔剧烈起伏,每一次吸气都伴随着破风箱般刺耳的嘶鸣,每一次呼气,又像是生命在艰难地、一点一滴地漏走。这就是刘老四,唯一一个在翻供浪潮中,说出了不同供词的疯子。他当时被拖出诏狱时,嘴里翻来覆去地吼着:海西……海西……
我走到草席边,蹲下身。他似乎察觉到有人靠近,浑浊的眼睛费力地睁开一条缝隙,茫然地扫过我的飞鱼服,那目光里没有恐惧,只有一片混沌的空洞。
刘老四,我的声音在死寂的屋里显得异常清晰,你说过‘海西’,记得吗海西,是什么地方
>我奉旨查案时,发现唯一说出不同供词的人正在遗忘女儿。
>他临终前嘶喊:海西……建文未死……
>当我找到守陵老翁,他正用朱砂涂抹石碑:记忆才是真正的龙脉。
>突然他眼神涣散:等等,我刚刚……在等谁来着
>我手中的密报悄然滑落——所有接触此案者,记忆都在消失。
---
诏狱深处,连烛火都带着股半死不活的恹恹气。那一点昏黄的光晕,仅仅够照亮刑架上半截模糊的人影,却吝啬地不肯多施舍半分暖意。湿冷的石壁无声地渗出寒气,钻进骨头缝里,像无数细小的冰针在扎。空气凝滞得如同沉疴,混杂着铁锈的腥、旧血的腐,还有一种更深沉、更令人作呕的绝望气息,沉沉地压在人的肺叶上,每一次呼吸都艰难而滞涩。
我,沈炼,北镇抚司百户,穿着这身象征着生杀予夺的飞鱼服,坐在冰冷的条凳上。面前矮几上摊开的卷宗,墨字在昏暗中像一只只冰冷的眼睛。这些纸张承载的,是足以将无数人碾为齑粉的滔天巨浪——建文余孽案。连日来,那些被锁在更深处黑暗牢房里的人,那些曾经被酷刑撬开嘴、吐出过惊天秘密的舌头,竟在同一日,齐齐翻供了。
大人,一个低哑的声音在旁边响起,是掌刑的力士,他手里沾着污渍的簿册递过来,刚录的,还是……一样。
我接过簿册,目光扫过那些被火把熏烤、被血泪模糊的字迹。不同的人名,不同的牢房,不同的时辰,不同的施刑者……可翻供的证词,却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前事皆虚,蒙蔽天听……建文皇帝仁德……吾等……冤枉……
字字句句,分毫不差。一股冰冷的麻意,顺着我的脊椎悄然向上攀爬。这绝非巧合,这是某种森然有序、超出常理的诡异。烛芯啪地爆开一朵灯花,昏黄的光猛地一跳,映得卷宗上那些千篇一律的墨字,仿佛也扭曲蠕动起来。
备马。我站起身,飞鱼服的下摆带起一阵阴冷的风,去西郊。
马蹄踏碎京郊黎明前最浓重的黑暗,溅起的泥点沾湿了马腹。西郊这片坟岗,是京城里最沉默、最廉价、也最拥挤的死亡居所。歪斜的墓碑如同死去巨兽的肋骨,密密麻麻地戳在冰冷潮湿的土地里。空气里弥漫着新土和腐物混杂的怪味,浓重得化不开。
引路的锦衣卫校尉在一处新起的坟包前勒住了马,动作有些僵硬。他指着旁边一座低矮破败、几乎被荒草掩埋的土坯房,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惧意:大人,就是这儿。那刘老四……就埋在那儿。他手指的方向,一个小小的土堆隆起,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
土坯房的门虚掩着,像一张沉默的黑口。我推门而入,一股浑浊污秽的气息扑面而来,混杂着劣质药渣的苦涩、久病之人身上散不出的馊味,还有一种……行将就木的腐朽。角落里一张破草席上,蜷缩着一个人形。薄薄的破絮勉强盖着,露出的肢体枯槁如柴,皮肤蜡黄发暗,紧贴在骨头上。他胸腔剧烈起伏,每一次吸气都伴随着破风箱般刺耳的嘶鸣,每一次呼气,又像是生命在艰难地、一点一滴地漏走。这就是刘老四,唯一一个在翻供浪潮中,说出了不同供词的疯子。他当时被拖出诏狱时,嘴里翻来覆去地吼着:海西……海西……
我走到草席边,蹲下身。他似乎察觉到有人靠近,浑浊的眼睛费力地睁开一条缝隙,茫然地扫过我的飞鱼服,那目光里没有恐惧,只有一片混沌的空洞。
刘老四,我的声音在死寂的屋里显得异常清晰,你说过‘海西’,记得吗海西,是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