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玉的真假?
鉴别玉器的方法: 鉴别玉器的方法,主要看色泽,应牢牢记住浓(浓郁)、阳(鲜明)、俏(色美)、正(纯正)、和(柔和)这5大特点。 如选中的玉器5点兼具之,即 为上品。反之,玉器淡(平淡)、阴(阴暗)、老(色黯)、花(不纯)、斜(不协调),则为劣品。此外,购买玉器不要在强灯光下挑选。因为灯光照射会使玉器失去原来本色,还会掩饰瑕疵,以假乱真。选购玉器同时还要学会鉴别真伪,常见的假玉分为胶、玻璃、云石、电色等几种。塑胶和云石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着色玻璃有气泡;电色假玉则是在劣质玉石上镀上一层美丽耀目的翠绿色外表,乍看较难识别,但仔细观察,电色的劣玉往往带有一些“蜘蛛爪”,即绿中带蓝的小裂纹。如果是真的,那就要看是什么时候的玉了,对玉制出土文物及传世文物质地、时代、名称、功能、等级、真伪等进行的考辨、识别和判定。 各级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对玉器藏品都要进行断代、辨伪、建档和定级。考古学界、文博部门鉴别真伪古玉器并确定其年代归属,大致通过以下途径: ①掌握时代风尚和作品风格。选择考古发掘品作为标准器,有助于解决传世品断代。在无发掘品可以对比时,就需长期累积目鉴经验,掌握玉器各个时代的风格和发展演变脉络。辨明某种器物产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鉴定家鉴定年代时才会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动物形玉雕,能够运用写实和夸张等造型手法,并受到当时特定的意识形态制约,制造出很多杰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为扁平状的平浮雕,但发展到妇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较复杂的圆雕。西周动物形佩玉,多雕出动物的外轮廓,宛如剪影。春秋战国时期,扁平状动物佩玉大为减少,代之而兴的是成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连属,有一定组合,而且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战国时期佩玉的纹饰日趋繁缛,线条多卷曲相连,与商周前期纹饰迥然不同。到了汉代,使用玉材经过严格挑选,质地温润,洁白无瑕。另外,封建统治者对传统的礼器重视程度减低,而以生前拥有的贵重的生活实用品和死后葬玉的多寡,来衡量他们社会地位的尊卑高下。战国两汉盛行的谷纹、蒲纹,在汉以后全部消失,到北宋后期仿古之风兴起时才重新出现。上述例证说明,随着时代风尚的变化,玉器制作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②从工艺上着眼。因雕工与工具及工匠的师承习惯有关,最易于无意中透露出时代风格。如:新石器时代玉璧、玉琮,孔为两面钻,对接处微有偏移,形成台痕,这时期玉器上的钻孔,孔外径大,越往里边直径越小。同时,器表面留下绳锯加工时在两边下垂的弧线痕;商代则为金属直锯加工留下的直线痕。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边缘,中心打洼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双钩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线条顺随造形的曲度弯转。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独特作法。战国玉器琢玉工具有较大改进,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泽,而且显得锋芒毕露。汉玉纹饰中有细如发丝的阴刻线,习称“游丝刻”,并在玉兽,玉鸟某些部位上饰有细阴刻短平线,这是汉玉中极有时代特征的制作技巧。宋、辽、金之玉雕中常见一种深层立体镂雕手法,用此类手法制作的玉器有玉佩、炉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层立体镂雕为上下不同图案的双层镂雕,如玉带饰。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对侧面、内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则平整规矩,作工考究,一丝不苟。 ③与同时代其他工艺品对比。时代风格贯穿到同时期各个工艺部门,相互之间存在借鉴、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图案,与青铜器工艺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鸟纹,往往高冠、喙嘴,长尾上卷,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如出一辙。春秋时期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兽面纹玉饰,上边所饰近似窃曲纹,与同墓所出蟠螭纹壶上的窃曲纹雷同。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的玉牌饰,周身满蟠虺纹,与同出的荐鬲器身上的纹饰几乎没有差别。汉代游丝刻在同时期线刻画像石中可以找到相同之处。唐代玉器被人们称之为形神兼备,雕塑感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绘画、雕塑影响所致。这时期玉器造形、纹饰与同时期的金银器也有密切关系。宋代玉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本身形体又趋向图案化,与当时画院画风不无关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画影响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层镂雕,又与织锦、雕漆的风格近似。 ④从文献中求得补证。例如研究汉代从葬玉衣,从其渊源,春秋战国时代的缀玉面幕,发展到两汉的金镂玉衣,银镂玉衣,铜镂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从葬,都找到了文献依据,从而对玉衣的断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汉代的玉具剑、玉刚卯亦见诸文献,唐代始流行玉带板,史载唐高祖曾将于阗新进贡的十三銙玉带赐李靖,因此对上述的玉饰品出现的年代有了界定。辽、金时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断代,都从文献上得到了确凿的印证。“春水玉”所指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金人依契丹旧制,金史上称前述题材的玉器为“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和“秋山之饰”。 ⑤微观细部特征和变化。老一辈鉴定家在这方面都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们对各个玉器品类细部的变化都了如指掌,如对龙纹、螭纹的造形和纹饰,对玉璧、玉剑饰、玉人物形象等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能够逐一指出时代变迁的轨迹,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认识,所做判断往往十分准确。 ⑥留心甄别仿古做假。这有赖于掌握各时代真器的特征,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疑点。伪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尤其是后人仿制古玉,是可以鉴别出来的。「博物」辨玉之难
「博物」辨玉之难春秋时期绞玉环,窄门堡藏玉
我喜欢古玉器,以致迷恋和耽溺了。
开店的,摆摊的,无不存假货,然而三十载有余,我仍坚韧地出入于古玩市场,以求真品。长安的八仙庵、小东门、朱雀路、大兴善寺西街及西市,一向热闹,凡星期六或星期天,我必倚徙几个小时。
经年累月,酷爱如初。
可惜辨玉不易,遂每次遇见,每次上手,总不敢草率断定。至今如此,以后还将如此吧!
问玉
中国人在采集和狩猎的日子里,一直以石头为工具。拣拾一块,打打砸砸,就可以剥兽之皮,割兽之肉,或用石头捣壳取实。这个过程极为漫长,大约三百万年。
一旦中国人在石头里发现了石之美者,并以自己的意志琢之磨之,使它反映自己的某种观念,中国文明便萌芽了。
中国人用一件玉器敲响了文明之门,它的妙音已经荡漾了一万年,现在仍萦绕晴空,且徐徐而不尽。
大矣!古玉器之道,探之弥深,考之弥玄。其直通信仰、礼和艺术欣赏,遂使我始生仰慕,终怀敬畏。
辨玉有百难,此乃我的体会,我的喟叹。
齐家文化玉琮,窄门堡藏玉
和田玉荣华且丰雍,世人皆推和田玉为万玉之魁,珍贵至极。这里的和田玉,指昆仑山北坡玉龙喀什河及喀拉喀什河一带的和田玉,今之新疆的和田玉。它与今之青海的和田玉,区别何在?它与俄罗斯的和田玉、韩国的和田玉,又区别何在?
矿物学的实验检测显示,和田玉通常都为变质岩,其矿物集合体中含透闪石、角闪石和阳起石。以透闪石为重,比例占到95%以上。显然,和田玉属于透闪石。它的摩氏硬度在6—6.5之间,粒度均匀且细。强光之下,其晶质呈纤维状、针状、叶片状或柱状,结构以毛毡状为典型。
也许和田玉皆具如此特点,不过唯昆仑山北坡的和田玉在视角上无比舒服,在触角上无比柔腴,而俄罗斯和田玉则冷,韩国和田玉则阴,青海和田玉则如水一般稀,冰一般明。昆仑山北坡的和田玉,尤以充盈的文化价值,一直为达官之所索,为富室之所羡。不过君子被褐而怀玉,方见风流。
面对一件古玉器,我不敢轻率地认为它就是和田玉。我不得不执之看整体,翻转着看局部,眯着眼睛看细节,三番五次,以消除一个疑窦,再消除一个疑窦。疑窦尽除,其信遂立。
什么人在昆仑山北坡发现了和田玉?这种和田玉是何年到中原来的?又是哪些攻玉之匠或用玉之士封其为玉之上上的?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有玉斧,像是和田玉所治,那么它的材质确乎为和田玉吗?半坡遗址距今6000余年,处于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和田玉就东入关中了吗?在妇好墓出土的755件玉器中,有一些像是和田玉所治,其实吗?商代之宝,距今3000余年,那个时候和田玉就东至殷邑了吗?
和田玉究竟是什么时候到中原来的?是周代吗?是秦代吗?是汉代吗?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以后,和田玉宜进长安,不过是否在先秦它便零星地转输于中原呢?
治玉
中国文化里,不但发明创造有四,美女有四,而且名酒有四,名著有四,名玉么,当然也应该有四。中国之名玉,除了和田玉,还有蓝田玉、独山玉和岫岩玉。
汉诗曰:“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唐诗曰:“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足证古者是推崇蓝田玉的,不过怎么找也找不到蓝田玉的老矿。以和氏璧为蓝田玉,怕也没有根据。李斯采蓝田玉为秦治传国玉玺,恐也只是推测。
历史记载,蓝田玉启用于新石器时代,之后久有光荣。
新石器时代晚期,独山玉就有所用。到了商代,用得更多。经鉴定,妇好墓玉器中,其七件有刃玉器,皆为独山玉所磨。不过独山玉所磨玉器,藏诸博物馆的,毕竟太少。我四方奔赴,以期过目,然而罕有所见,不知何故。
新石器时代玉料,窄门堡藏玉
在中国的古玉器中,最早的几批玉器都是由岫岩玉制作的。岫岩玉所磨的玉器,显然是中国玉文化的滥觞。在新石器时代,足有几千年,是岫岩玉托着玉文化,承着玉文化,把玉文化从黑龙江与辽河一带送到了长江流域,送到了黄河流域。在我心里,岫岩玉所磨之玉器,分量特殊。我情有独钟,得之总是十分的欣幸。
汉人以岫岩玉为夷玉,夷语呼岫岩玉为“珣玗琪”。谁不盛赞那种神秘的玉猪龙呢?它便是岫岩玉所制作的,其材质或为透闪石,或为蛇纹石。
多年寻觅,我竟采集到了一件玉猪龙。这令我踏实,抚摸着,感受着,就像作家、画家或音乐家有了自己的代表作一样。只是我不懂它唇上的皱纹是如何产生的?看起来像是磨出来的。那么,这些皱纹或别的玉器上的线纹和沟纹,是用何物磨得如此宽窄匀整、深浅合适,且十分圆润的呢?是什么人下了功夫做这件事呢?是谁用玉猪龙呢?它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识玉
玉器不仅敲响了文明之门,它也一直参与着中国文明的变迁和演化。从以玉事神,到以玉事君,再到以玉事人,这也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进步吧!
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出土有三件砍斫器,材质应该为岫岩玉,绿色,稍浅。虽然表面不光,不过显然由岫岩玉制作,当是中国境内最早的古玉器。这些砍斫器大约有12000年了,除非有新的更早的考古发现,若没有,中国玉文化便应该是从这里发端的。
玉鸾,窄门堡藏玉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距今大约9200年到8600年,出土有玉玦、玉环、玉璧、玉坠、玉珠、玉管及玉匕形器。这些玉器构成一套系统,强劲地引领了中国玉文化,并引领了亚洲东部的玉文化。朝鲜半岛,乃至日本的古玉器,都受其影响。
兴隆洼文化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距今大约8200年到7400年,出土有以岫岩玉为材质的玉器,形制有玉玦、玉管、玉匕形器及弯条形器。还有玉凿、玉斧和玉钵,这些似可归为工具。
辽宁查海遗址,距今大约8200年到7500年,出土有玉玦及玉匕形器,也以岫岩玉所治。
兴隆洼人与查海人虽然异地,不过同时用岫岩玉制作玉器。我的困惑遂产生了:他们属于一个部落吗?若不是一个部落,是否会为岫岩玉而竞争?是否兴隆洼人得胜,查海人败绩?
古者以和田玉为真玉,也就是所谓的软玉,非和田玉为伪玉。由于透闪石是和田玉的主体,那么在逻辑上,凡透闪石当为真玉。以此道理,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就应该是中国玉文化中最早的真玉,因为都是透闪石,为岫岩玉。不过颇为遗憾,岫岩玉似乎不在真玉之列。
如果仅以真伪区分其玉,并仅以和田玉为真玉,那么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便有浩瀚的一片顿为黯淡,所以:罢!
顺便指出,岫岩玉中有的是透闪石,有的是蛇纹石,而当地人则呼透闪石的岫岩玉为河磨玉。古玉器,凡以岫岩玉所治,不管是蛇纹石还是透闪石,我以为都是真玉,若擒之,我必大悦。
琢玉
红山文化距今大约6500年到5000年。红山文化玉器的辉煌阶段,当在距今大约5500年到5000年之间。红山文化并非一个地点,而是表现为一个遗址群,它散布在西辽河流域,其支流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皆有发达的红山文化。
这一带的地理位置势胜之至:既是大兴安岭与燕山的夹角,又是北方游牧区与中原农耕区的交界,而欧亚大陆草原通道的东南端则恰恰在此,并由此延伸到海。
红山文化玉器的辉煌并非一个原因促成的,然而处于西辽河流域,它才得以超卓。地理影响文化,地理与文化往往是对应的。
西汉玉骆驼,窄门堡藏玉
红山文化玉器所用材质,仍以岫岩玉为主。其形制丰富极了,凡工具类的,有玉凿、玉斧、玉钺、玉锥、玉棒;凡佩饰类的,有玉环、玉璧、玉镯、玉臂套、玉珠、玉管;凡动物类的,有玉龟、玉鹰、玉蚕、玉鱼、玉龙、玉凤及玉猪龙。还有一些形制出奇的:方形璧、双联璧、三联璧、云形器、箍形器。
凡此玉器,哪些是事神的呢?玉猪龙就是以岫岩玉所琢的像猪的龙吗?它竟这样简单吗?玉猪龙是否蕴含着先民更深奥更幽微的寓意呢?
在玉器上,兴隆洼文化直接影响了红山文化,这是考古证实了的。我想知道的是:红山文化的玉器是否会沿海岸东南而行,影响到良渚文化的玉器呢?红山文化的玉器是否会沿黄河上溯,影响到齐家文化的玉器呢?红山文化的玉器是否会沿黄河下游,影响到龙山文化的玉器呢?而龙山文化的玉器不影响夏朝的玉器吗?而夏朝的玉器不影响商朝的玉器吗?而商朝的玉器不影响周朝的玉器吗?
开枝散叶是文化传播的普遍形式,玉文化的传播也用的是这种形式吧!
在艺术上,汉朝的玉器显然居于古玉器的一个高峰,不过它深受春秋战国玉器的影响。
良渚文化催生了玉琮,不过我一直在想:在玉琮之前,没有祭地的玉器吗?我还在想:在良渚文化玉器上屡屡出现的徽号到底是神面纹、人面纹还是兽面纹?制作它的工具是什么?如何使其阴线精细至此?尤为重要的是,徽号象征什么?它是什么意思?创造了良渚文化的人原本就在良渚吗?若不是,其来龙去脉又是什么?
也有资料显示,中国最早的玉琮见诸薛家岗文化,也许是吧。但良渚文化的玉琮却是最发达的,而且它也甚早。玉琮似乎还有别的功能,未必独祭地。颇为复杂,只能继续讨论了。
辨玉
在中国人用玉大约八千年以后,许慎总结道:“玉,石之美者。”他认为,玉是石,不过因为其石美,超越了平常之石,虽然是石,终于为玉。他统计128个表达玉的字,予以排序,并一一解释。他说:“凡玉之属皆从玉。”
我反复钻研这128个字,希望有助于明白古玉器之道,可惜不容易。这些从玉的字,或指玉名,或指玉器名,我怎么才能找到其对应的实物呢?这些从玉的字,也形容玉的材质、颜色、声音或光泽,叙述玉器的形制、工艺和纹饰,我怎么才能找到一块玉,掌握着,从容分析其硬度和密度,并观其色,听其声,近而求证其内涵呢?
先民辨玉,广踏河床,遍履河谷,才发现雍州产球、琳和琅玕,梁州产璆,扬州产瑶和琨,而青州则产怪石。西晋豪俊石崇有宠媛翾风,是一个胡姬,竟会辨玉。她闻玉声,认为西北之玉,声沉重,性温润;东南之玉,声轻洁,性清凉。
我应该向先民学习,向石崇的宠媛学习,然而这容易吗?怎么操作呢?
西汉玉熊,窄门堡藏玉
古者辨玉,当然也有其难。以玉事神,以玉事君,必得真玉。
中国人素以软玉为真玉,且首推和田玉。和田玉的颜色一般分为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黄玉、墨玉、糖玉和花玉。忽然就崇拜白玉了,并以羊脂白玉为和田玉之巅峰。实际上,崇拜白玉为渐渐形成的一种意识。它是代代相传,无数经验的沉积。
事神事君,应该避免伪玉。玉为石之美者,遂有了石之次玉者,石之似玉者。也许石之次玉者还算真玉,而石之似玉者,则存在着伪玉的可能。如何选择,是否用石之次玉者,是否用石之似玉者,古人会非常谨慎的。
我之辨玉,更是难上加难。我想通过古玉器探索先民如何祭天,如何祭地,如何祭山,如何祭水,并探索用玉的等级标准。我还想通过古玉器的流转路线,分析中国文明的起源及汇聚。
辨玉之大难,在杜绝仿制品。
我以为凡是古玉器,主要指汉以前的玉器,不管是和田玉还是非和田玉,皆为真玉。我扩大了真玉的范畴,主要是从时间之老考虑的。凡老的,我皆孜孜以求。
我以为那些以古玉器为本,摹拟而雕的,尽是假玉器。清乾隆时所治的玉器,有一些是西周玉器或西汉玉器的仿制品,我也知道其钱大抵金,然而无助于我之所思,也便归诸假玉器。恕我不敬,宥我不恭。清乾隆时的攻玉之匠,其术天下一流。不过凡是仿制品,我都不感兴趣。他们所作的仿制品我也不感兴趣,再精致,也不感兴趣,因为仿制品并无我所需要的信息。
清乾隆时的一件玉鸠尊,由和田玉且是白玉所治,几乎渗油,不过一看就知道它是玩的,而西周的三鸠尊,则是事神的,或是事君的。清之玉鸠尊摹拟西周之三鸠尊而雕,有其形,缺其饱满之气,沉厚之神。
乾隆收藏有很多古玉器,然而他并不研究。他在玉璧上刻其诗,还错判良渚玉琮为车轮上的零件,遂也刻其诗,并新打孔,再配芯,作香熏之用。若研究古玉器,了解其文化价值,会这样破坏吗?
古玉器的仿制品,所从来尚矣。中国人尊玉,除了玉具有文化价值以外,它也是富贵的象征。起码自宋代起,古玉器的仿制品就潜入世间了。
牟利之徒很是聪明,其方法甚为诡谲。
宋人用刀切开羊腿,裂皮,置玉器于羊腿之中,缝合,让羊照常吃草。过几年取出玉器,遂有红沁。
元人杀狗,血淤于腹,接着塞玉器于狗体之中,埋之。数岁以后,玉器上便出土斑。
明人取硵砂,磨其为颗粒粉末,加入草汁,腌其玉器,并以柴火相烤。久之,色从玉器肌理渗出,红里含褐,谓之提油。
清人在锅里煮玉器,至烫,以冰雪捂之。隔一日,玉器上便呈牛毛纹。再以铁屑包裹玉器,热醋淬之,埋入泥土。历数月,玉器上就现橘皮纹。
今人有发达的科学技术,其古玉器的仿制品比宋元明清以来的仿制品高超多了。凡古玉器的形制、工艺、纹饰和沁色,皆可模拟,甚至材质也可造成。
寻玉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搏击假货。辨玉有万难,我的经验,几乎都是从上当受骗的过程中学得的。
初涉古玉器的时候,我屡屡遭遇材质问题。采集过一件材质疏松的红山文化玉龟,终于发现它并非岫岩玉所琢,假货,弃;采集过一件材质腐坏的良渚文化玉勒,终于发现它属于自然之旧,并非不熟,熟也荒谬,应该就是许慎所指的珛类之玉,假货,弃;采集过一件材质固有其褐色和黑色,从而显老的齐家文化玉斧,假货,弃;采集过一件玉勒,乍看西周的,再看西周的,其形制、工艺、纹饰和沁色看起来一一吻合。付款回家,蓦然醒悟它是用型范浇铸的,假货,弃;我也采集过一件漂亮的西汉玉鸟,白,乳白,又亮又光,颇为惊喜,自叹这不是和田玉的白玉吗?这不是顶级的和田玉吗?转念觉察有鬼,遂识其为和田玉的粉末所压而成。打开手电一照,透明,毫无毛毡状的结构,假货,弃。
形制怪异,工艺简化且乏力,纹饰粗糙并失序,是仿制品的通病。仿制品的沁色,或用激光渲染,或用微波炉烧烤,或用酸腐蚀,尽是绝技。仿制品往往并非一病,反之,只要是仿制品,仔细揣摩,卒能诊其病在骨髓,是百病缠身的。
虽然都在做旧,不过总感觉今人不如古人厚道,今人比古人轻率和滑稽。
有一年,我进了八仙庵古玩市场的一个铺子,目光在柜台里浏览了一遍,准备离开。主家说:“大哥,我有几件生坑的东西。”我瞄了瞄他,四十岁左右,宽脸,厚唇,黝黑皮肤,是关中口音。
见我有意,他便踱出来掩上了铺子的玻璃门,并拉帘子遮蔽。再踱回来,他就神秘地从柜台底层的一个抽屉拿出一个纸包,谨慎地打开,几件古玉器遂露于外。轻轻地,他一件一件放在绒垫上,举目示意我选。
似乎是春秋战国的玉器,有谷纹玦、绞丝环、谷纹璧、龙形谷纹璜、谷纹双兽面圆形勒子。我挑了那件勒子,徐而视之。形制还舒服,不过材质偏劣,且没有和田玉的分量,其密度和润度也都差。谷纹之间的缝隙不像砣痕,阴线轻浮,兽面的眼睛棱而不硬,睁而不威,沁色发灰。
主家悄声说:“前十年,我还亲自干活呢!有一次,塌方了,把我的腿压残了,就干不动了。这些东西,是我弟弄的。”我举勒子到鼻前闻了闻,味呛。假货!遂放在了绒垫上。
主家说:“大哥算有缘分,你给我开张,我可以便宜。”我抬起头,逼视着他,以关中口音说:“你就不怕我是公安局的?”主家猝慌:“大哥,请原谅,我刚哄你呢。东西是安徽蚌埠的,全是仿制品。犯法的事,我不敢做,请大哥原谅。”
长安久为国都,遂遗址遍地,丘墟在野,其民不论教育程度,多知道瓦当、陶罐、铜镜、石狮和玉器,且欣赏者辈出,研究者代涌。这里的古玩市场,从来没有休止过,唯政策开放便扩大,政策收紧便缩小。此地居交通线上,黄河流域,凡内蒙古、河北、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和山东的古玩经营者、古玩收藏者,总要来长安。他们觉得长安有古玩的传统,雅趣深厚。
古玩聚于长安,也是文化聚于长安。以古玩流向长安的文化,当然有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还有夏商周文化、秦文化和汉文化。长安的魅力是强劲的,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薛家岗文化、凌家滩文化、良渚文化或石家河文化,未必不来,偶尔也是会来的。
淘古玉器,宛然在大海里游泳,我的一个又一个朋友都沮丧地上了岸。我一再喝水,谨防被巨浪卷走,坚持不懈,终于可以自由地运动了。我也清楚,这是大海,不可轻狂。
我总结了一点经验是,要保证一件古玉器被成功斩获,当使它的材质、形制、工艺、纹饰和沁色在时间上完全契合。对而不配,对而不接,就要警惕。若有任何一点抵牾和矛盾,便当摒除和抛舍。
还要注意包浆。古玉器的材质如果特别优越,其坑口高亢且干爽,也许它就没有沁色。当此之际,应该对其包浆审而考之。古玉器可以没有沁色,不过一定有包浆。
还要观神和望气。凡是古玉器,必是攻玉之匠用心所治,从而赋予了它神和气。认真观之,望之,就能捕捉得到。那些仿制品,纵然是清乾隆时的古玉器仿制品,也在神上不充盈,气上不灵动。仿制品永远是规矩得僵硬,甚至呆头呆脑。
有两种人,必然遇到过出土的古玉器:一是考古专家,一是盗墓贼。生坑的玉器,商朝的就是商朝的,春秋战国的就是春秋战国的。然而,考古专家能识别春秋战国墓穴里也有商朝的玉器,但盗墓贼却只知道春秋战国墓穴里只能有春秋战国的玉器,不可能有商朝的。不过,若放商朝的玉器和春秋战国的玉器到古玩市场去,撒到铺子里,撒到地摊上,并投入一批仿制品,完全捣乱,考古专家区分起来也会踌躇吧!鱼龙混杂,尽管鱼毕竟是鱼,龙毕竟是龙,然而辨之也难。
难!即使曾经往来于“枪林弹雨”,我对寻玉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否则便会失误,乃至久久懊悔。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朱鸿
标签: 翡翠冰玉珠鉴定方法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