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别玉器啊??
鉴别玉器的方法,主要看色泽,应牢牢记住浓(浓郁)、阳(鲜明)、俏(色美)、正(纯正)、和(柔和)这5大特点。如选中的玉器5点兼具之,即为上品。反之,玉器淡(平淡)、阴(阴暗)、老(色黯)、花(不纯)、斜(不协调),则为劣品。此外,购买玉器不要在强灯光下挑选。因为灯光照射会使玉器失去原来本色,还会掩饰瑕疵,以假乱真。选购玉器同时还要学会鉴别真伪,常见的假玉分为胶、玻璃、云石、电色等几种。塑胶和云石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着色玻璃有气泡;电色假玉则是在劣质玉石上镀上一层美丽耀目的翠绿色外表,乍看较难识别,但仔细观察,电色的劣玉往往带有一些“蜘蛛爪”,即绿中带蓝的小裂纹。如果是真的,那就要看是什么时候的玉了,对玉制出土文物及传世文物质地、时代、名称、功能、等级、真伪等进行的考辨、识别和判定。各级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对玉器藏品都要进行断代、辨伪、建档和定级。考古学界、文博部门鉴别真伪古玉器并确定其年代归属,大致通过以下途径: ①掌握时代风尚和作品风格。选择考古发掘品作为标准器,有助于解决传世品断代。在无发掘品可以对比时,就需长期累积目鉴经验,掌握玉器各个时代的风格和发展演变脉络。辨明某种器物产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鉴定家鉴定年代时才会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动物形玉雕,能够运用写实和夸张等造型手法,并受到当时特定的意识形态制约,制造出很多杰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为扁平状的平浮雕,但发展到妇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较复杂的圆雕。西周动物形佩玉,多雕出动物的外轮廓,宛如剪影。春秋战国时期,扁平状动物佩玉大为减少,代之而兴的是成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连属,有一定组合,而且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战国时期佩玉的纹饰日趋繁缛,线条多卷曲相连,与商周前期纹饰迥然不同。到了汉代,使用玉材经过严格挑选,质地温润,洁白无瑕。另外,封建统治者对传统的礼器重视程度减低,而以生前拥有的贵重的生活实用品和死后葬玉的多寡,来衡量他们社会地位的尊卑高下。战国两汉盛行的谷纹、蒲纹,在汉以后全部消失,到北宋后期仿古之风兴起时才重新出现。上述例证说明,随着时代风尚的变化,玉器制作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②从工艺上着眼。因雕工与工具及工匠的师承习惯有关,最易于无意中透露出时代风格。如:新石器时代玉璧、玉琮,孔为两面钻,对接处微有偏移,形成台痕,这时期玉器上的钻孔,孔外径大,越往里边直径越小。同时,器表面留下绳锯加工时在两边下垂的弧线痕;商代则为金属直锯加工留下的直线痕。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边缘,中心打洼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双钩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线条顺随造形的曲度弯转。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独特作法。战国玉器琢玉工具有较大改进,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泽,而且显得锋芒毕露。汉玉纹饰中有细如发丝的阴刻线,习称“游丝刻”,并在玉兽,玉鸟某些部位上饰有细阴刻短平线,这是汉玉中极有时代特征的制作技巧。宋、辽、金之玉雕中常见一种深层立体镂雕手法,用此类手法制作的玉器有玉佩、炉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层立体镂雕为上下不同图案的双层镂雕,如玉带饰。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对侧面、内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则平整规矩,作工考究,一丝不苟。 ③与同时代其他工艺品对比。时代风格贯穿到同时期各个工艺部门,相互之间存在借鉴、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图案,与青铜器工艺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鸟纹,往往高冠、喙嘴,长尾上卷,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如出一辙。春秋时期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兽面纹玉饰,上边所饰近似窃曲纹,与同墓所出蟠螭纹壶上的窃曲纹雷同。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的玉牌饰,周身满蟠虺纹,与同出的荐鬲器身上的纹饰几乎没有差别。汉代游丝刻在同时期线刻画像石中可以找到相同之处。唐代玉器被人们称之为形神兼备,雕塑感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绘画、雕塑影响所致。这时期玉器造形、纹饰与同时期的金银器也有密切关系。宋代玉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本身形体又趋向图案化,与当时画院画风不无关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画影响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层镂雕,又与织锦、雕漆的风格近似。 ④从文献中求得补证。例如研究汉代从葬玉衣,从其渊源,春秋战国时代的缀玉面幕,发展到两汉的金镂玉衣,银镂玉衣,铜镂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从葬,都找到了文献依据,从而对玉衣的断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汉代的玉具剑、玉刚卯亦见诸文献,唐代始流行玉带板,史载唐高祖曾将于阗新进贡的十三銙玉带赐李靖,因此对上述的玉饰品出现的年代有了界定。辽、金时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断代,都从文献上得到了确凿的印证。“春水玉”所指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金人依契丹旧制,金史上称前述题材的玉器为“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和“秋山之饰”。 ⑤微观细部特征和变化。老一辈鉴定家在这方面都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们对各个玉器品类细部的变化都了如指掌,如对龙纹、螭纹的造形和纹饰,对玉璧、玉剑饰、玉人物形象等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能够逐一指出时代变迁的轨迹,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认识,所做判断往往十分准确。 ⑥留心甄别仿古做假。这有赖于掌握各时代真器的特征,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疑点。伪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尤其是后人仿制古玉,是可以鉴别出来的。玉器收藏:鉴别明清时期玉牌的鉴定方法和要点
玉器收藏:鉴别明清时期玉牌的鉴定方法和要点如何鉴别明清玉牌(三)
清时仿古纹饰十分盛行,各种花卉图案丰富多彩,同时出现了御制诗和各式铭文雕刻。历代玉器中龙形为主的图案屡见不鲜,但龙形的变化很大。鉴定家们从龙首、龙角、龙眼、龙眉、龙须、龙足、龙尾等许多细微部位将不同时期的龙做了对比,以此作为龙形纹饰器物年代和真伪鉴定的标准。
如何鉴别明清玉牌(四)
明清流行一种玉牌佩件,扁平状,有方、圆、椭圆、双喜、亚字、海棠、瓶形等造型,往往正背面均装饰人物(童子、仕女、高士、刘海、和合等)、走兽、花鸟、山水等图案,有的还镌刻诗文、吉语等,或有作者落款。这种玉牌明代中晚期后开始多见,至清代十分盛行。
明清玉牌的鉴定方法和要点
明清玉牌的鉴定方法和要点(一)
常见扁平长方形、椭圆形、亚字形造型,上端额首(亦有上下端)往往有镂空装饰,如左右对称或单独的夔龙纹、凤纹、云纹等。山东济南明墓出土的一件白玉牌,表面有土黄色沁蚀,扁平长方形,额首透雕二相对的夔龙,龙上唇相接,张口,耳后立,弯躯,尾分叉卷曲;器面剔地浅浮雕一上行的蟠螭纹,圆眼,回首,颈后有发,前足前屈,后足一屈一伸,长尾穿一后腿而过,四肢大腿关节处均饰卷云纹,背脊部阴刻平行双中脊线,脊线两侧有“=”形纹,为明代早期螭纹的代表样式。
明清玉牌的鉴定方法和要点(二)
主题图案常见螭纹、人物、山水、花鸟等纹样,或配合正面纹样,背面镌诗文或吉祥词语印章,器侧面常见几何纹样。螭纹已见上述。湖北潜江明隆庆四年欧阳经墓出土的持芝童子纹玉牌,长5.5厘米,宽4.5厘米,青白玉,扁平略似亚字形;正面图案剔地浅浮雕一童子,面露笑容,著交领宽袖,双手执持灵芝,作行走状;背面中间阴刻篆文方印“福寿”。器上下两端中间各有一穿,穿的直径为1.5毫米;上端穿孔的额首周围正背皆刻有灵芝状云纹
明清玉牌的鉴定方法和要点(三)
琢工手法多采用剔地阳文的表现手法,刀法刚质有力,棱角分明,线条简练、粗犷、随意,平面纹样剔地底子往往打磨不够平坦,起伏不匀,但从“粗大明”的总体风格来看,还是属于明代玉器中较为精细的一路,说明当时玉器风格的多样化,抛光较强,犹如玻璃光。这类玉牌可能多为苏州的制品,因苏州素以制作精巧小件闻名遐迩,宋应星《天工开物》有“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的记载。
明清玉牌的鉴定方法和要点(四)
玉材特点基本是新疆昆仑山一带以和田为代表的软玉。以白玉为主,青白玉次之,质地较佳,可能与料小易得及走私贩卖有关,因古代采玉为官府垄断,质优者多入宫廷。传说明代苏州琢玉名匠陆子刚最擅长玉牌的制作,他的玉牌作品俗称“子刚牌”,明清尤其是清代,托名仿制的“子刚牌”风靡一时,传世颇多。但从文献记载来看,陆子刚除了善作仿古器皿、文具、首饰以外,并未提到其声名远扬的所谓玉牌,流传下来的“子刚牌”也至今未见可以确认为陆子刚亲手所制的作品,因此,“子刚牌”的原始真实面目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明清玉牌的鉴定方法和要点(五)
清代刀工圆润婉转,线条纤细入微,追求细致的艺术效果。在有背景的画面中分出远近层次,予以空间感,底子较为平伏,抛光柔和、细腻。
其实明清玉牌简单的鉴定不难的,只要藏友们认真的去观察细心的去研究,都非常容易入门的,明清玉牌是当时最流行的玉牌佩件了,所以只要大家一定要清楚的去鉴别鉴定那么就很容易去掌握。
标签: 清代翡翠包真假鉴定方法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