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鹰顶金冠饰浮现在观众面前。去领略鹰顶金冠饰千年前的飒爽英姿,《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鹰顶金冠饰的发现鹰顶金冠饰发现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阿鲁柴登。鹰顶金冠饰由鹰形冠饰和黄金冠带两部分组成“
本文目录一览:
1、属虎带什么金饰好
属虎带什么金饰好
随着央视《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第一集“你好,我的对手”的热播,战国时期的鹰顶金冠饰浮现在观众面前。作为匈奴单于王冠的它,是匈奴文物最有代表性的稀世珍品,是迄今所见的唯一的“胡冠”。它造型奇特,制作精湛,不仅是艺术的结晶,而且是权力的象征,堪称匈奴艺术瑰宝,对中原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匈奴,曾经是长期悬在大汉王朝头上的达摩克lì斯之剑。这个mín族的起源众说纷纭,传说是夏王朝yí民。但是出现在我们史书中的时间却很晚,直到战国时期才出现记载。其hòu便风卷残云般统一了整个北方草原,建立起了强大的帝国。鹰顶金冠饰,这一匈奴单于的王冠,见证了战国时期匈奴的崛起。这件金冠饰是如何被发现的?它有着怎样的特点?又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本文将通过内蒙古博物院院长陈永志的介绍,去领略鹰顶金冠饰千年前的飒爽英姿。
《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
鹰顶金冠饰的发现
鹰顶金冠饰发现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阿鲁柴登。1972年,当地农民在生产作业时发现了一批珍贵的金银器。1973年考古rén员进行了调查并发掘,发现了两座墓葬。通过发掘以及收缴之前被拿走的文物,发现了大量的金银器,其中金器218件,银器5件。金器有各种纹饰的牌饰以及金串珠、项圈等,最有名的就是鹰顶金冠饰。
内蒙古博物院院长陈永志与同事探讨gōng作
“鹰顶金冠饰由鹰形冠饰和黄金冠带两部分组成。”陈永志介绍到。鹰形guān饰构成了雄鹰鸟瞰狼咬羊的生动画miàn。全高7.3厘米, 重192克。黄金冠带由三条半圆形金条组合而成。每件长30厘米、周长60厘米, 共重1202克。
“判断鹰顶金冠饰的年代,需要对出土的金银器进行分析比较。”在出土文物中占有多数的牌饰,都有鹰、虎、豹之类的凶猛动物的图案,以及凶猛动物猎杀其他弱小动物的场面。如虎吃羊,虎吃鹿、虎吃一些其他弱小的动物等。这种类型的牌饰在战国匈奴墓葬中很常见,分布也比较广泛,在新疆阿尔泰地区、中亚以及北蒙古地区都有发现。“因此这批文物应该是属于战国时期匈奴的遗物。”陈永志说道。
鹰顶金冠饰
鹰顶金冠饰是匈奴单于的王冠
鹰顶金冠饰工艺精湛,代表了战国时期我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鹰形冠饰下部为厚金片锤打成半球面体。半球面体上面有浮雕动物咬斗图案。其中四隻狼, 两两对卧, 狼的四肢屈曲前伸, 分布于半球体的左右两侧; 另外四只为盘角羊, 也是两两成对,羊角后卷, 卷曲处镂空, 前肢前屈, 后半身被狼紧紧咬住,形chéng了反转的姿态, 使后肢朝上, 搭在两对狼的颈部, 分布于半球体的前后。在半球体之上, 傲立展翅雄鹰一只。鹰的头部、颈部镶嵌两块绿松石,在头颈之间装一带花边的金片, 好似项链。
黄金冠带由三条半圆形金条组合而成。在冠带前部, 有上下两条, 在其末端上下两条之间有桦铆插合, 冠带后边一条, 两端有桦铆与冠带前部互相联结, 组成圆形。这个圆形冠带的左右两边, 在其靠近人耳部分每tiáo的两端分别作成半浮雕状的虎、盘角羊、马的形状, 其它的主体部分为绳索纹。
鹰顶金冠饰
谈到金冠饰的制作工艺,陈永志认为,鹰顶金冠饰应该是利用阿尔泰地区的金属冶炼技术加工而成的。阿尔泰地区盛产黄金。阿尔泰,用蒙语翻译,就是金子的意思。这个地区在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加工、冶炼技术特别发达。通过与阿尔泰地区发现的金银器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金冠饰的金属成型工艺、锻造工艺,与阿尔泰地区的金属锻造工艺有直接的关系。
虎牛咬斗纹金饰
“鹰顶jīn冠饰是匈奴单于的王冠,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陈永志说道。这件文物用非常奢华的黄金来锻造。纹饰与阿尔泰地区斯基泰wén化风格比较接近。通过与周围地区发现的战国时期匈奴文物比较可以看出,他们风格一致,但是金冠饰的规格无疑是其中最高的。即便从目前整个北蒙古草原的发现来看,这件金冠饰也是目前发现规格最高的。因此它应该是匈奴最高统治者单于的王冠。
鹰顶金冠饰背后的汉匈文化交流
这件战国时期的鹰顶金冠饰,是匈奴文物最有代表性的稀世珍品,是迄今所见的唯一的“胡冠”。它造型奇特,制作精湛,不仅是艺术的结晶,而且是权力的象征,堪称匈奴艺术瑰宝,对中原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赵武灵王在胡服骑射以后,将胡冠也引入了中原。在王国维的《胡服考》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胡服之冠,汉世谓之武弁,又谓之繁冠,古弁字读若盘,繁读亦如之……若插貂蝉及鹖尾,则出胡俗也。其插貂蝉者,谓之赵惠文冠。……其加双鹖尾者,谓之鹖冠,亦谓之鵕鸃冠。”《后汉书·舆服zhì》下记载: “武冠,一曰武biàn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珰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可见赵武灵王仿效的胡冠,并不是直接搬用,而是加以改造。
鹰顶金冠饰
“值得注意de是,胡冠被引入中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那就是赵武líng王推行胡服骑射。”陈永志强调道。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jiào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于是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最终使得赵国的军事力量大增。
“所以,胡冠被引入中原的背后,其实是中原对匈奴文化的部分认同。”北fāng游牧民族崇尚武力、权威,从匈奴文化中常见的虎噬羊、虎噬鹿、鹰等以大自然动物为母体的纹饰就可以看出来。虎、鹰等都是他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都是武力、权力的象征。所以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直接取材于自然界中的动物。而这些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与一部分中原人的价值观是不谋而合的。因此匈奴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是互相吸收、互相影响的关系。
冠带上的羊马金饰
“胡服骑射就是很典型的一个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àn例,特别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有机结合,能够形成一个更强大的文化。赵国在这一阶段的表现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不只是中原文化学习匈奴文化、北方游牧文化;中原农耕文化对匈奴文化、北方游牧文化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比如说中原的种植技术,手工业生chǎn技术,也在这个历史时期传向漠北蒙古草原地区。”陈永志最后总结道。
鹰顶金冠饰,这一草原瑰宝,如今静静的陈列在内蒙古博物院展厅内,诉说着千年前的历史。
(本文原刊于中国文物报“文博在线”,原标题为《陈永志:鹰顶金冠饰,匈奴单于的王冠》)
世界公认十大顶级文物?
一、(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时间及年代:公元前1776年
《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二、(战国时期)曾侯乙编钟
时间及年代:战国早期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duō、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所谓编钟是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三、(清朝乾隆时期)yuán明园兽首
时间及年代:清乾隆nián间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截至2020年12月 ,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在内的七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 。其中,猪首铜像和马首tóng像由何鸿燊先生分别于2003年和2019年出资购买后送归国家 。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向中国无偿捐赠鼠首和兔首 。2019年11月13日,何鸿燊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回归圆明园永久shōu藏。 剩余五尊仍下落不明。2020年12月1日,马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捐赠,正式回归圆míng园。
四、(古代埃及)奈菲尔提蒂半身像
时间及年代:古埃及3400年前后
奈菲尔提蒂半身像是1912nián德国人在埃及发现的文物,后被德国拥有。值得一提的是,奈菲尔提蒂半身像与中国圆明园兽首、埃尔金大理石雕、霍屯都的维纳斯、拉美西斯木乃伊、欧弗洛尼奥斯陶瓶、普利阿莫斯的宝藏、光之山巨钻、杰罗尼莫的头骨、伊拉克国家博物馆被媒体全球十大被掠夺文物。
五、(古中国商周时期)太阳神鸟
时间及年代:商代晚期
太阳神鸟金饰是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的一张金箔,属商代晚期作品,整个金饰呈一圆环形状,金饰上有复杂的镂空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为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着内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朝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四隻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得知其含金量高达94.2%。该金饰可能是古蜀人祭祀用的shén器。现藏于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博物馆。
六、(古希腊)欧弗洛尼奥斯陶瓶
时间及年代:古希腊2500前后
欧弗洛尼奥斯táo瓶是一个古希腊古董。欧弗洛尼奥斯陶瓶拥有2500年历史,图案十分精美华丽,它是用来盛放水与美酒的陶瓶,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1972年通过非正规手段以100美元的价格得到。欧弗洛尼奥斯陶瓶的装饰具有两个场景。画面上的特洛伊战争是显示在正面,它描述了死亡的萨耳珀冬,宙斯和Laodamia。反面的陶瓶显示了当时的雅典青年从公元前6世纪前战斗武装自己。虽然画面上的萨耳珀冬之死,是古代通常描述程式化的表演,但在这个场景中所描绘的是自然主义。这种风格代表着已故的古代画家,其中欧弗洛尼奥斯被认为是最有成就的。
七、(古埃及)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时间及年代:公元前14世纪
图坦卡蒙黄jīn面具在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是埃及的国宝:图坦卡蒙金面具,是公元前14世纪时的埃及法老图特卡蒙死后所戴面具,发现于他的陵墓中。他的木乃伊发掘出来的时候,头部罩着一个黄金面具,这使他成为当代所知最著名的埃及法老,面具与真人的面庞大小相称,恰好罩在他的脸上。面具由金箔制成,嵌有宝石和彩色玻璃。前额部分饰有鹰神和眼镜蛇神,象征上、下埃及;下面垂着胡须,象征冥神奥西里斯。图坦卡蒙huáng金面具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艺术珍品之一。
八、(以色列)死海经卷
时间及年代:公元前2到1世纪期间
以色列死海古卷是泛称1947~1956年间,在死海西北基伯昆兰旷野的山洞发现的古代文献,文献大约是公元前2到1世纪期间写成的,它们的发现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kǎo古发现。1947年夏,一个阿拉伯牧人因xún找走失的羊只而到了死海西北角岸边,他登上现称库兰遗址的陡崖,无意进入一个洞穴,发现许多内藏羊皮卷和纸莎草卷文献的陶坛。这些羊皮卷后被证实是一些用希伯来文书写de早期犹太教,基dū教的经文。这些在死海附近山洞中发现的两千年前的卷轴统称为“死海卷轴”。
九、(古希腊)费斯托斯圆盘
时间及年代:西元前17世纪
费斯托斯圆盘是西元前17世纪的一gè泥土圆盘,于1908年在希腊克里特岛上费斯托皇宫遗址被发现,现存于希腊的伊拉克里翁考古博物馆。它是一个直径6.5英寸的赤陶圆盘,圆盘的两面都刻有象形文字,共241个,由外向内螺旋排布。文字间有明显的间隙。从文字图案的刻法判断,圆盘还是溼的时候就刻上。是用两个分开的模子压制出来的。盘上共有241个符号表示人物、动物、身体器官以及各种物体。还有一艘船的图案,最常见的符号是佩戴头饰的人头,与在拉美西姆的埃及绘画上的非利士人相像。无数学者企图解读费斯托斯圆盘上的符号,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符号攸关从希腊到埃及等古文明。
十、(古中国商周时期)后母戊鼎
时间及年代:古代中国商周时期
后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原器1939年3月zài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