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一部全网热议的电视剧《女心理师》,对该剧传达的心理健康行业专业性、严谨性甚至职业伦理提出了各种质疑。而国际精神分析学会(IPA)在看剧分析之后,心理师包含了咨询shī:咨询师需要在心理师的指导下进行执业操作。
本文目录一览:
1、貔貅怎么开光认主
貔貅怎么开光认主
1 一部电视剧、牵出一道伪命题
近日,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追了一部全网热议的电视剧《女心理师》,虽然豆瓣只有5.1分,但是依然阻挡不了其好评如潮。
据了解,该剧自在优酷首播以来,就不乏争议之声。一面是普罗大众对领衔主演的“杨紫”、“井柏然”等高颜值明星点头称赞,直呼被其演绎实力圈粉。
另一面则是心理健康行业的从业者,对该剧传达的心理健康行业专业性、严谨性甚至职业伦理提出了各种质疑。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例如,宣传期间,由于此剧在China Daily上的做宣传报道,文章称该剧是“呈现了的专业的psychoanalytic cases(精神分析案例)”,而国际精神分析学会(IPA)在看剧分析之后,认为剧中的情节大有问题,由此质疑精神分析中国分会的专业性,要求开展伦理调查。
而来自北大的钟教授、来自武汉精神卫生中心的童教授作为IPA的认证的分析师,因此在朋友圈yán厉指责了这部剧的专业性,并且申明IPA成员并无一人参与制作。
\u200b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业内人士甚至认为,如果纠结专业细节,该剧的名字甚至都应该叫《女咨询师》。因为心理师与咨询师的区别在于:心理师包含了咨询shī,咨询师需要在心理师的指导下进行执业操作。
著名的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博士李松wèi更是在该剧播出后,迅速与其划清界线。在公众号中以《出圈的勇气》为题,直言幸好跟这个剧组没有利益牵扯。所以现在可以说几句公道话,不至于被当成洗地。
\u200b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际上,也有很多网友表示,如果只是将其看成一部普通的都市qíng感剧,其间穿插了心理师这个职业,即便情节有些夸张,伦理规则不尽符合情理,也无可厚非,更无伤大雅。
所以,也有人认为,一些自chēng是行业专业人士的人对此上纲上线,总有那么一点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
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剧的女主角hè顿(杨紫饰)心理师本身也有着童年心理阴影,甚至可以chēng得上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贺顿因为其目睹年幼的弟弟早年nì水身亡,所以多年以来一直有一种心灵创伤,挥之不去,这种创伤里有悔恨、有自责,更有思念与伤痛,因此在咨询过程中,总有会有一些片段,让她眼前反复浮现出当时的情景,从而心理失衡、再度陷入痛苦。
很显然,观众之所以对其处境感同身受,是因为心理咨询师也shì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骨肉亲情,因此也也不难理解,为何贺顿这个角色引发了极大的共鸣了。
只是,因此也牵扯出一个话题:近年渐热的心理咨询师,到底在服务谁?这甚至是叩击灵魂的问题。fú说:渡人zhě自渡之。按照这种说法,如果心理咨询师自己都身处水深火热的焦虑之中,似乎渡人就成了一个伪命题。
2 心理咨询行yè的尴尬
实际上,贺顿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心理状况并非个案。据行业人士透露,有调研数据表明,早年在心理健康行业,考qǔ国家咨询师认证的人数中,80%以上的人都多多少少自己有一些心理问题。
但是,鉴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内心的那点小秘密,似乎成了nán言之隐,很难对熟人提及,哪怕是并不相识的心理咨询师。
因此对于这些人,他们宁愿自己去考一个证,在这个考证的过程中huò得心理xué知识,也不愿去花费高价,去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甚至,大众对这种问题的讳莫如深,就如同男性有了一些泌尿系统的问题,不敢去看男科医生。女生意外怀上了男友的孩子,却因为没有结婚,不敢告诉任何人。
这就导致了一种尴尬,去考心理咨询师的那些人,最终却méi有真正从业,甚至连其自己考取心理咨询师的原因,自己也傻傻分不清。
因为,据调研数据显示,大多数热衷考证的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心理健康行业发展越来越好,技多不压身,考个证或许未来有用,即便用不上,自己学点心理学,也可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何乐而不为?
于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出现了,虽然心理咨询这个行yè不温不火, 心理咨询师培训却如火如荼。
有道是:学而优则师、演而优则导。但是,心理健康行业却截然相反。
有一组数据表明,在经济强国美国,每1000个人中就有一个心理咨询师。而在中国,每100万人口中,只有不到5个心理咨询工作者。
因此,按照国内需求预测,心理咨询师缺口至少在100万级。不过,在人才缺口很大的同时,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也可谓是凤毛麟角。甚至有数据显示,真正有足够个案经验的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也不及总人数的5%。
\u200b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在这样的尴尬现状下,这个行业的培训者(优秀的老师)又从何而来?就得打一个问号了。因此,心理咨询师培训这个行业,在经历了几年的野蛮生长后,心理咨询师数量也出现了激增。
不过,2017年左右正值各种职业资格证横行、泛滥,因此人社部一纸禁令,宣布各地区、各部门未经批准不得在目录之外自行设置国家职业资格。
同时,相关文件还提到,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可依据市场需要自行开展能力水平评价活动,但不得变相开展资格资质许可和认定,但证书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中华”、“国家”、“quán国”、“职业资格”或“人员资格”等字样和国徽标志。
对违法违规设置实施的职业资格事项,发现一起、yán肃查处一起。对资格资质持有人因不具备应有职业水平导致重大过失的,负责许可认定的单位也要承担相应责任。从人社部发文的措辞足以看出,这是一个不亚于2021年双减政策的严控令。
一时之间,肃清行业乱象的呼声也随之而来,整个心理健康走向规范化也似乎成了大势所趋。
3 乱象丛生,屡禁不止
国家取缔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归因于早期众多行业资格认证的市场混乱,缺少统一的标准。心理健康行业并不例外,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此前也导致了行yè从业者鱼龙混杂,甚至缺少门槛与准入标准,由此导致的结果,也是乱象丛生,各种坑蒙拐骗的现象到处横行。
要知道,在国家取消相关资质认证前,也经常有人自诩是心理咨询师,却做着一些违法乱纪的勾当,甚zhì大搞封建mí信、唯心主义。期间,网络上还曝出一些人打着心理咨询的旗号,对一些涉世未深的女子骗财骗色。
颜先森的一位朋友,就曾分享过这样一段经历。其早前就职的一家公司,就是打着文化传播的幌子,用心理咨询做挡箭牌。
实际上,却是在利用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敬畏,ér做着一些无法见光的事情。据分享,那家公司只是一个空壳,没有自己的互联网平台,而是借助传统de博客、贴吧、BBS社区等进行草根推广。
推广的内容却是那种据说是带有神奇治愈功效的佛牌、吊坠、貔貅玛瑙、宝石项链等,可以帮xiāng主(对这类客户的统称)求财得财、求仁得仁。
而其在线销售这些产品,不是通过电商平台,而是通过诱导对方添加微信,直接在微信内转账。由于行业较为隐秘,suǒ以这家公司对外甚至没有过多的产品描述,只是在微信对话里发一张图片,在推广文案里写了一些蛊huò人心的文字,甚至连价格都是因人而异。
也就是说,如果对方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只是求财或者求姻缘,那么珍珠玛瑙百十来元也可以卖。而对方如果是一位财主,是求平安富贵,那么貔貅吊坠类的产品,也可以动辄上千上万。
缘何能卖起这样的高价?据了解,那是因为这家公司包装了两个十分难得的卖点:一个是有寺院开光证书,可以对这些珠宝首饰认主显灵。另一个是有材质证书,可以保证宝石的真假。
至于这些证书或者材质是真是假,我们无从得知,但shì据说这家公司很少因此翻车或者被客户投诉。由此,其堂而皇之的财源,也滚滚而来。而在此之前,卜卦算命、心理咨询就是敲门砖。一旦有了这个过程,用户掏钱似乎yě心甘情愿。
不过好景不长,后来赶上十八大召开,国家严厉打击宗教信仰商业化。一时之间,这类公司也如惊弓之鸟,相关的内容在各种自媒体平台、论坛社区根本没有生存的土壤,即便是过去发帖顶贴、发布狗皮膏药的玩法,也不再奏效,因此这家公司也不得不转型自救。
实际上,行业乱象岂止如此。彼时,也有很多情感挽回、恋爱交友培训、相亲平台也纷纷打着心理咨询的口号,为其营销的对象做心理分析,同样收取高昂的服务费用。
例如,据熟悉业内情kuàng的认识透露,一些所谓的异性交友培训,不过就是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的一阕词“PUA”,通过一些模板化的话术,来诱导涉世未深的小女孩进入事先设置好的“圈套”,实际上,这可能与心理有一些关系,但是却与心理咨询行业主张心理师遵守的伦理道德原则,背道而驰。
在心理学专业上,有个专业的词汇叫“移情”,shuō的是来访者会因为在与心理咨询师交流的guò程中,在过度的倾诉让心理师获dé了共鸣后,也因此会有一些情感投射,对心理咨询师产生心理依赖,甚至爱上异性的心理咨询师。
但是,在心理咨询行业约定缩成的伦理规则里,心理咨询师是不可以与来访者发生非常深入的社交关系的,更别提发展成为恋人。
只不过,此前却有多家媒体报道,一些关于心理咨询师的骇人听闻事件。例如,有一位女硕士因毕业kùn惑去做心理咨, 对方竟提性要求,最终不得不报警处理。
\u200b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由此可见,心理咨询师行业的乱象由来已久,甚至至今仍在上演,而即便是取消了相关资质认证,依然没有人找到破解行业难题的答案。
4 追根溯源,难解死循环
近年,随着抑郁症类的社会热点事件被媒体反复报道,心理健康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相比其它行业的发展速度,可谓shí分缓慢,甚至有些不愠不huǒ,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其一,国家政策不明确,形势不明朗。国家一刀切取消行业资格认证,显然是为了宁缺毋滥,避免一些不怀好意的从业者,拿着鸡毛当令箭。但是,由于行业监管缺少有效的标准,一些灰色产业的整治依然难以下手,让整个行业依然处于观望期,难以形成短期的爆发。
其二,行业缺少认知,用户付费意愿低。众所周知,心理咨询服务是一种虚拟服务,在很多人眼中,只不过是与来访者聊聊天。但是因为服务价格不菲,加上国内对该行业认知不足,消费习惯shàng未养成。据智研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42.9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5.58%。
这也意味着,心理健康行业正在呈现向上增长的趋势。只不过这种增速十分缓慢。究其原因,大多数人认为,心理波动只需要去外面放松下,或者找朋友聊聊天也可以根除。可以如是说,痛点不够痛,shì心理健康xíng业遇到尴尬的首要原因。
\u200b
编辑
图源:智研zī询 2014-2020年全球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其三,人才缺口过大,行业缺少变xiàn产品。据了解,心理健康行业能够进行商业化的,主要包括付费的心理测试题、心理咨询以及近年知识付费xīng起后的心理课程。但是,鉴于国内的行业发展尚处于鸿蒙初开的阶段,这些产品的销售同样遇到了难题,很难撑起千亿的大市场。与此同时,这些产品都是以虚拟产品为主,难以让用户产生可量化的反馈,所以价值感不足。
其四,这是一个由兼职人员撑起的行业。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研发型的产品更是难以横空出世。相比国外更成熟的心理咨询体系,国内的心理健康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过程,需要上千个案的积累,甚至需要每年8-10万的个人投入。
因此,种种原因也导致大多数从业者生huó条件艰苦,难以继续进修深造,半路转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由此也导致了兼职成为一种常态,而心理健康行业也似乎进入了一个从需求端到产品、服务供应端的死循环。而在行业规则尚不明确的前提下,整个行业更有劣币驱逐良币的倾向。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心理健康行业的发展,是一种被动前进的状态。或许是因为太多人有心理需求,而催生了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但是,受限于行业认知不足、消费者对于心理咨询的价值感知有所欠缺等原因,这个行业的发展也举步维艰。
尽管早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曾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020年第二大的疾患,甚至是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当年也不幸一语成真。而且,据权威机构预测,这也是一个千亿规模的大市场。只是,心理健康行业何时迎来爆发,还是一个未知数。而在心理咨询师服务谁这个问题上,依然需要我们去寻找真正的答案。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