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明亮但奇怪的是在市面上我们见到种粗的翡翠光泽并不差例如这样↓↓↓此翡翠饰品水透较差肉眼可见矿物颗粒,法↓↓↓网友上传的翡翠煮蜡的工艺过程 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
评价翡翠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种”
通俗简单的说就是组成翡翠的各种矿物颗粒的大小
种细,则珠圆玉润
伴随着表面光泽的强烈与细腻
种粗,则像块石头
伴随着表面光泽的暗淡与粗糙
左:种粗的翡翠,肉眼可见矿物颗粒,光泽暗淡
右:种细的翡翠,看不到矿物颗粒,光泽明亮
但奇怪的是
在市面上我们见到种粗的翡翠光泽并不差
例如这样
↓↓↓
此翡翠饰品水透较差
肉眼可见矿物颗粒,种比较粗
但光泽却细腻锐利,这是何故呢?
这就是翡翠的“微整形”——煮蜡
看看怎么个“煮”法
↓↓↓
网友上传的翡翠煮蜡的工艺过程
【玉石的上蜡】
又称充蜡、浸蜡,煮蜡、炖蜡,一般是玉石加工最后抛光环节中必须进行的加工工序,现行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GB/T16552-2017确认该工艺确认为“传统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的美显示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即所谓的“优化工艺”。
关于浸蜡翡翠的检测问题
可以确定的是蜡充填玉石在新版的国家标准GB/T16552-2017中"蜡充填"依就归为“优化工艺”(如图21),也就是说在销售中不须要预先向消费者说明。
新版国标中“蜡充填”依然是优化工艺
也就是说,经过“微整形”的翡翠等同于天然翡翠一样出售,并且不用声明。
比这更心塞的是:上蜡虽然对“遮盖裂纹、掩饰瑕疵”有很明显的作用,但持续时间有限……也就是说,种粗的翡翠仅仅是在你购买的那半年左右的时间内保持光泽,随后就……越来越黯淡,直至原形毕露……
下面再看看,网友上传的充蜡的图片(本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图11、起货,出锅
图12、放凉
图13、剥蜡层
图14、剥蜡层
图15、已剥下蜡层的与没有剥去蜡层的手镯对比
图16、验货
图17、经过上蜡工艺的手镯
图18、经过上蜡工艺的手镯,光鲜靓丽
在实际检测中人们发现,由于翡翠的矿物颗粒大小,排列紧密程度不同,使的其对蜡的吸附程度也不同。为了对“蜡充填程度”加以区别,检测界的同行尝试从各种角度对“蜡充填”程度进行区分。现在比较流行的方法是利用红外光谱相对吸收强度对蜡充填的程度进行分级,将蜡充填的等级分为:(等同)无优化,优化、处理。
利用红外光谱对蜡充填程度进行分级的模型
越来越多的消费实践证明,蜡充填对翡翠表面细微瑕疵(裂、绵、缺口)有很强的遮盖作用。虽然这种遮盖作用只是暂时的,但是短时间的缺陷遮盖足以让消费者做出错误的选择,而当这种消费纠纷被提交给珠宝检测机构时,检测机构会以“蜡充填为优化工艺销售时无需说明”为由判定产品质量合格。消费者对此常常投诉无门,只能自认倒霉。
那么如何能够避免这样的悲剧呢?
答案很简单↓↓↓
种粗的翡翠不要纳入选择范围
选择种质尽量细腻的,即可
原来如此~~
原因也很简单↓↓↓
种细的翡翠没有必要煮蜡
就算煮了
也会因为本身结构致密
表面并无蜡的容身之地
甚至还可能因为蜡的光泽本身低于翡翠
反倒拉低了翡翠本身的光泽
就如此翡翠,本身晶莹通透,充满灵气,如果画蛇添足的煮蜡?!那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