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玉缺干什么用的玉雕镂空螭纹韘(shè)东汉(25—220)长10.2厘米,椭圆鸡心形正背面雕刻流云,外表刻兽面纹饰,玉器中除玉雕镂空螭纹外。从墓的形制、出土的器物;特别是铜境、tóng筒形器、釉陶壶及彩绘壶等。
本文目录一览:
战国玉缺干什么用的
玉雕镂空螭纹韘(shè)
东汉(25—220)
长10.2厘米,宽6.3厘米,孔径1.8厘米一3.7厘米
1982年11月华阴市西岳庙公社油巷大队出土
现藏华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青玉,部分闪褐红色,近椭圆牌形饰,内雕椭圆鸡形牌,中心有椭圆形孔,外廓沿雕二只嬉兽,首尾相连,围绕一周。其中一对在爬行中相遇面面相观,又一只随其一只爬行,与另一只尾尾相连,灵活生动,富于情感。镂空雕刻形成立体圆雕,椭圆鸡心形正背面雕刻流云,使人感到三螭腾空驾雾,在云端相遇,"情深意厚",难以分离。螭,在玉器在常常作为装饰动物,这种兽似龙非龙,造型十分奇特,有虎与狮的形态,龙的神态,故又称为螭龙。特别是在汉代玉器中为鼎盛,当时为神兽,可以避邪去恶。
yù韘,早在商代就已出现,如1976年在河南ān阳市殷墟“妇好”mù中出土一件,高2.7—3.8厘米,径2.4厘米,体作圆筒形,一端平齐,一端斜II,外表刻兽面纹饰。它属拉弓shè箭的工具。《说文》"韘射决也,所以拘弦"的记载。在早期hái有用苦草、竹木、皮等材料制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玉韘也发生变化,到春秋战国时期变成佩戴身上的装饰品,但还能看出早期作为工具的玉韘
原形。但是到了汉代、变化较大,完全看不出原形,单纯的成了佩饰,又称鸡心佩。
玉韘(鸡心佩),造型典雅,加gōng精细,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同时,体现了汉代时玉工匠的聪明才智与雕刻技艺。由于其造型精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以后的历代中,这种佩饰一直流行,到明洁时代仍为口常生活中的佩饰。
该墓群出土文物数量很多,除玉器外还有陶器、铜器、古钱、骨器、石器等。玉器中除玉雕镂空螭纹外,还有玉猪、桃形玉饰、条形玉饰等,同时还有铜印章二方,分别刻篆书"刘峰奇之印"与"司徒之印章"。从墓的形制、出土的器物,特别是铜境、tóng筒形器、釉陶壶及彩绘壶等,可以断定此墓qún为东汉shí期司徒刘崎家族墓。关于司徒刘崎在《后汉书·刘宽传》、《孝顺孝质孝冲帝纪》中均yǒu记载。刘崎,字叔峻,弘农华阴人,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十二月进为司徒,到阳嘉三年(135)十一月罢司徒之职。刘崎在政治舞台上活动于汉顺帝刘保执政初期,被罢司徒后不久便死去,死后归葬故里华阴祖莹。墓葬规模大,随葬器物丰富,反映刘崎的身份与suǒ居社会地位是相当高的,所随葬的器物也是相当好的。
玉镂雕韘形佩
西汉(前206—23)
1、高7.1厘米,宽4厘米,厚0.4厘米
2.高4.4厘米,宽2.8厘米,厚3厘米
1992年西安市北郊范南村170号陈清士墓出土
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1.片状盾形,上尖下圆,俗称鸡心,中有一圆孔,廓外为镂空卷云纹,盾形面阴线勾勒变形云纹(图一)。
2.片状盾形,与上件同型。但廓外两侧各有镂空卷云纹,盾形面阴线勾勒变形云纹(图二)。
两件佩饰为同一墓葬出土,均为蝶形,即盾形、或称鸡心形、廓外所镂雕de纹饰及盾形面的阴线纹饰各有特点,青玉质地,细腻,光亮温润。《说文》云:“赣射决也,所以拘弦。”是专供射箭扣弦时保护手指的器具。原器形状为管状,顶部抹斜,管壁有扣弓弦的槽与供系绳佩戴的shuāng孔,外表还雕琢有兽面纹饰。到战国时期演变为扁平形,其心下垂部分即由yuán来抹斜的顶部而演变,上开斜孔,近似扁píng漏斗环状,外轮廓为盾形,它的上部一侧有耳,上穿小孔,以便系组佩戴。此形的改变已不能用来扣弦,而成为佩饰。到汉代已发展为盾形片状lòu雕佩饰,上尖下圆。左右有镂雕出廓云纹,上述的形就属这·类,是男女通用的佩饰。故汉城1、2 号墓均有出土。
汉代初期的玉器大多可在战国玉器中找到原型。包括造型与纹饰,形佩就是一例,虽然变化大,器形复杂,仍有互相关连的特征。关于片状玉饰,早在商周时期就很流行,到了汉代较多,使用镂雕,并加发丝细线,可称为精美华贵的佩饰。两件形卷云纹饰,在轮廓wài镂雕变化复杂的云纹,其上雕发丝细线云纹,具有典雅、圆润、绚lì、优美的风格。造型构思巧妙,做工精细,纹饰biàn化复杂,玉质温润细腻,使用此佩饰的墓主陈清士应是当时的贵族、相当于九级五大夫以上。该墓除了出土的大量陶器、铜器外,还有玉器、玉饰、玉印等。其中玉带钩一件,长1.7厘米,青白玉,钩身上无雕饰,侧面雕刻细线纹,下yǒu椭圆形钮(图三);玉印三方,其中两方无字,瓦钮与桥钮;有文字一方印面篆刻"陈清士"三字,高1.2厘米,方2.1厘米×2.1厘米,钮呈覆斗形(图四);还有一方水晶印,高1.5厘米,方2厘米×2厘米,水晶体内有mián丝状纹,印刻篆书"陈清士",字体圆润流畅(图五)。从墓葬内出土文物看,其年代为西汉时期。
古代玉圭什麼用途?
玉圭是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yòng的玉制礼器。为瑞信zhī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传统玉圭样式上尖下方,为长条形,最早出现在商朝,春秋战国时期极为盛行,是当时重要的礼器之一,不过因为朝代不同,形制和用途也有区别,但是在战国之后,圭慢慢的消逝在历史长河中。
知识拓展,什么是玉圭?
传统的玉圭样式大多是长条形,上尖下方,且不同大小的玉圭也和身份、用途有关。圭最早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现在考古界将新石器时代到上周时期许多玉铲和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命名为圭。
不过根据考证,真正标准的上jiān下方的玉圭出现在商朝,在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玉圭是上古时期极为重要的礼器之一,在《周礼》中记载的圭有多种形制和用途,不过战国之后圭就慢慢不再流行了,因此也为我们留下许多谜团。
圭的性质特点,因为时代也各有不同,在种类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商代的圭有两种形制,一种是píng首的,圭身饰有双钩弦纹,另外一种是尖首平端的,而周代的圭多以尖首长条形为主,圭身为素面,尺寸在15-20厘米左右,战国时期出土的圭非常多,但是不少都shì石圭。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