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为什么喜欢玉2、中国古代玉器的演进经历了哪几种形态?古人为什么喜欢玉中国的玉器文化源远流长,通天地、定礼法、喻君子、寄俗愿......在已发现的三星堆、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里面,玉的审美和我们的特有文化历史不断契合渗透。
本文目录一览:
1、古人为什么喜欢玉
2、中国古代玉器的演进经历了哪几种形态?反映出怎样的思想文化?
古人为什么喜欢玉
中国的玉器文化源远流长,是东方文化之精粹。
随时代变迁,玉不断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通天地、定礼法、喻君子、寄俗愿......在已发现的三星堆、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里面,以及历朝历代的考古研究中,玉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礼记》有云:“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古人爱玉,今人亦如此,佩玉是古今关于玉的认同,与玉相关的一切事物,似乎都沾染着美好与幸运,带给人美好的憧憬和想象。
玉保平安,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说法。究其原因大概是源于古人对自然的畏惧,于是求助于神灵的庇护,而玉是与神灵沟通的媒介,自然成为保平安的灵物。在玉雕中有一类题材,以神兽为刻画对象,如青龙、白虎、貔貅、麒麟等,凶猛威严,它们在文化的不断传承加工中,拥有许多传说故事,有很多神秘的色彩,其强大的破坏力成为一种守护的力量。“兽护”即守护。玉雕之中各种各样的兽纹yǐ及,以求借其强大的力量,来守卫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平安。
玉fǎng佛自身带有一zhǒng特别的气质,看到玉,就给人一种安宁、平和的感觉,很容易让人安静下。俗话说:“人养玉一时,玉养人一生”,更多是体现精神层面。佩玉,能够调试浮躁的心理,有“净化”的效果。玉也是一种装饰,玉的审美和我们的特有文化历史不断契合渗透,千年的文化历史沉淀,让人忍不住探索、沉浸,不断儒化自身气质。玉,佩于shēn,养于心。
佩玉,人与玉产生正向的能量共享效应。在玉石之上,平静的浸润,寻到修身与处事的追求。
中国古代玉器的演进经历了哪几种形态?反映出怎样的思想文化?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玉器一开始是装饰品。而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后,小型的玉制饰品逐渐被大型的玉器所取代,并且大型玉器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当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以及原始的宗教观念,慢慢地渗入到玉制品中,中国玉文化礼制时代正式到来。
总体来说,在中国历史上,玉器的发展演变主要有三个巅峰阶段。
第一巅峰阶段:商朝时期
由于受到等级观念束缚,西周时期的玉器数量虽然多,但是种类却非常少,在发展上依然存在着一些jú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正处于礼崩乐坏的现象,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折,玉器的功能发生了转变,《礼jì》曾借孔子之口将玉比作君子之德,玉的社会dì位得到了更一步的提高。
而到了商朝时期,玉器到达了历史发展演变的第一个巅峰阶段,商代的玉器集前朝的雕琢、技艺于一体,阴阳线刻,浅浮雕、圆雕等手法,都运用的自然娴熟,配合巧妙,纹饰纤细而清晰,形体规整而匀称。
第二巅峰阶段:汉朝时期
汉朝时期,尤其是汉武帝执政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百家争鸣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而玉qì也成为了涵盖社会道德的重要物质载体。
随着制玉工具和制作技术的进步,汉代高浮雕和圆雕制品明显增多,镂空器物亦屡见不鲜。纹饰丰富多彩,有谷纹、蒲wén、涡纹、云纹等几何纹图案,也有龙纹、风纹、饕餮纹、螭虎纹等动物纹。
第三巅峰阶段:清朝乾隆时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间。随着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叛乱,政府打通了和田玉通往内地的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玉雕材料源泉的问题。并且清朝的乾隆皇帝,十分喜欢玉器。在乾隆执政时期,玉器达到了其演变史上的第三个发展巅峰。
玉器历经七千多年的曲折发展,从简单的装饰品发展为古代宗教祭祀和礼仪用品,又发展为标志高尚道德品质的佩饰,最后上升为内容丰富的艺术欣赏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与演变。
特别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人们把玉的自然特性加yǐ道德化,使它在政治、宗教、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扮演了特殊且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了其他艺术品不能取代的作用。这是在全世界文化史上yǐ及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未曾有过的文化现象,yù器的演变发展史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