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admin 381 0
1953年北京市王府井出土首都博物馆藏二是新创一种六字双行排列外围双方框的款式(图十九,成化御窑瓷器年款的主要体式为青花楷体“高足杯则在足内边沿按顺时针方向绕足书写青花楷体六字年款。这类盘的款识之所以书于口边,即在口边纹饰空白处署款。


明代成化朝(1465~1487年)景德镇御窑瓷器上基本都署年款,而且在款式、内容、书体等方面与永乐、宣德朝御窑瓷器所署年款相比,都有所变化。


从目前所掌握的实物资料看,成化朝御窑瓷器年款呈现以下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均为“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图十八,1、2),不见“成化年制”四字款;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1张

图十八:明代成化白釉绿彩锥拱海水龙纹碗,1953年北京市王府井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二是新创一种六字双行排列外围双方框的款式(图十九,1、2、3),为以前所未见;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2张

图十九:明代成化青花折枝花纹杯,景德镇市珠山明代御窑遗址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三是年款的字体只见楷书体,不见篆书体。

成化御窑瓷器年款的主要体式为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外围青花双圆圈或双方框,也有极个别无边栏者。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

另见有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横写楷体六字一排年款,落在盘的口边,高足杯则在足内边沿按顺时针方向绕足书写青花楷体六字年款。写于口边的如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和青花麒麟纹盘,这类盘的款识之所以书于口边,是因为其外底无釉,呈糊米色,俗称“糊米底”,无法署款。因此,黄地青花装饰者,即将写款处的黄釉刮掉,留白一条(图二十,1、2、3);白地青花装饰者,即在口边纹饰空白处署款。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3张

图二十:明代成化黄地青花折枝花果纹盘


成化御窑瓷器年款还有一种署在青花碗外底的青花楷体六字一行外围青花双长方框款(图二十一),属于特别稀有之款识[12]。

在高足杯的足内沿绕足署款(图二十二,1、2),则为成化御窑首创。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4张

图二十一:明代成化青花碗(残片)外底署款,景德镇市珠山明代御窑遗址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5张

图二十二:明代成化青花折枝莲托杂宝纹高足杯


成化御窑青花、斗彩瓷器上均署青花款;单色釉瓷除署青花款外,还有少量锥拱款。

例如祭蓝釉瓷器中有的在外底锥拱六字双行款,外围锥拱双圆圈。值得一提的是成化祭蓝釉白花瓷所署款识很特别,即在外底祭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书写楷体六字双行外围白泥双圈款(图二十三,1、2),款字笔道凸起,这种蓝釉白泥款为成化朝瓷器上所独有[13]。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6张

图二十三:明代成化蓝釉白花云凤纹碗,景德镇市珠山明代御窑遗址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以青花料书写款占全部成化御窑瓷器款识中的绝大多数,其特点是:笔画青花色料下沉,无漂浮感,笔法苍劲有力,中锋运笔,笔道略粗,字体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说法。但字体并不严谨规范,似为初学写字的儿童所书写,透着稚拙之气。

成化朝御窑瓷器款识之蓝本似出自一人之手,有学者将其与成化皇帝御笔书法对比后,认为其样本有可能是成化皇帝所书写。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大明成化年制”六个字的每个字都颇具特点,这也为后来仿写造成很大困难,欲将六个字都仿写到位,实属不易。

孙瀛洲先生在研究成化朝御窑瓷器时,尤其注重对其所用彩料和所署款识字体进行研究,尤其受人称道的是为便于人们理解,曾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之特征编成六句口诀[14],即:


大字尖圆头非高,

成字撇硬直倒腰。

化字人七平微头,

制字衣横少越刀。

明日窄平年肥胖,

成字一点头肩腰。


第一句是说款识中“大”字之第二笔“撇”画的出头尖圆,但并不太高。


第二句是说“成”字第五笔的“撇”画直而生硬,第三笔则有直立向下者,写成“]”,也有向左方弯倒者,写成“〖”。


第三句是说“化”字左边的“亻”和右边的“七”上端基本持平,或右边略高,但高低差别不大。


第四句是说“製”字下半部“衣”字之“横”画一般不越过右边的立刀,“製”字大多上丰下敛。


第五句是说“明”字左边的“日”多是上窄下宽或上下宽窄相同,与一般习惯写法不太一样。“日”、“月”头部则基本持平,高、低差别不大。


第六句是说“成”字末笔的点,有点在“横”画以上的(正常写法,即头部),有点在与“横”画持平部位的(即肩部),有点在“横”画以下的(即腰部)。


这首歌诀较为准确地描述了成化朝御窑瓷器年款的字体结构特征,虽有个别例外,如 “大”字第二笔撇画出头较高(图二十四,1、2)或顿笔、“成”字撇画较软(图二十五)、“製”字衣横越过立刀等,但绝大多数成化御窑瓷器上款字的风格仍符合该口诀。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7张

图二十四:明代成化鲜红釉盘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8张

图二十五:明代成化瓜皮绿釉盘(“大”字撇画顿笔,“成”字撇画较软),景德镇市珠山明代御窑遗址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笔者曾对故宫博物院藏成化御窑瓷器及各地已发表传世和出土成化御窑瓷器年款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成”字末笔的点,绝大多数点在与横持平的肩部。另外还有个别“成”字没有最后一点,俗称“飞点”(图二十六,1、2)。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9张

图二十六:明代成化斗彩折枝莲托八吉祥纹碗,景德镇市珠山明代御窑遗址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成化御窑瓷器年款中的青花款所围双圆圈或双方栏框的颜色深浅不一,双圈大多外圈色深,内圈色浅,说明当时是先画外圈,后画内圈;双方栏大都不太规整,四角重笔处往往色深。

这些虽然不能算作成化御窑瓷器年款的长处,却为我们辨别真伪提供了依据。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10张

明成化 青花内“十”字杵外夔龙纹盘


由于成化御窑瓷器成就卓著,自明代正德朝开始即被仿造,特别是嘉靖至万历时期仿成化瓷器已成为一种时尚,虽有破绽可寻,但毕竟已达到形似的程度,给鉴定造成一重困难。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仿成化御窑瓷器年款非常盛行,有些仿得很成功,能达到神似的程度。

其中以康熙朝郎廷极(1663~1715年)督造的郎窑仿成化御窑瓷器所署仿款水平最高,使人稍有不慎就会上当。

以至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刊刻的刘廷玑撰《在园杂志》(卷四)曰:“磁器始于柴世宗,迄今将近千年……近复郎窑为贵,紫垣中丞公开府西江时所造也。仿古暗合,与真无二,其摹成、宣,釉水颜色、橘皮鬃眼、款字酷肖,极难辨别。”[15]

所见传世郎窑仿成化斗彩鸡缸杯(图二十七,1、2),在造型、绘画、色彩和款字仿写等方面,确实达到“与真无二”之境地。

若说款字仿写方面有所差池,与真正的成化斗彩鸡缸杯上的款字(图二十八,1、2)仔细比较后可以发现,主要是“大”字第二笔“撇”画出头不是尖圆,而是顿笔;“成”字第五笔“撇”画不够硬直,而是显得软而无力。而且这种差别极其细微,极少有人能看出来,很容易使人忽略而上当。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11张

图二十七:清代康熙郎窑仿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对)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12张

图二十八: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半成品,景德镇市珠山明代御窑遗址出土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历代仿成化御窑瓷器年款,多作六字双行或四字双行排列,以青花料书写于器物外底,外围青花单圈、双圈或双方框,也有无边栏者。

清代康熙朝有一种紫地三彩云龙花卉纹折沿盘,其外底中心光亮如漆的圆形黑地上署“成化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是历史上仿成化款中较少见的作品(图二十九)。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13张

图二十九:清代康熙仿成化款紫色地三彩云龙纹折沿盘


与永乐、宣德朝御窑瓷器所署款识内容不同的是,成化朝御窑瓷器除了署六字年款外,还有一部分斗彩罐之外底中心署青花楷体“天”字款。

经深入研究后发现,何种罐之外底署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何种罐之外底署青花楷体“天”字款,遵循一定规律性。即:凡是以龙(包括海水云龙、应龙、香草龙、瓜地行龙等)、天马(图三十,1、2)、海怪、缠枝莲托八吉祥、缠枝莲纹等主题纹饰装饰的斗彩罐,其外底必署“天”字款;而凡绘其他纹饰者,则必署六字年款(图三十一,1、2)。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14张

图三十:明代成化斗彩天马图”天“字罐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15张

图三十一:明代成化斗彩菱花式开光折枝莲纹盖罐


孙瀛洲先生(1893~1966年)亦曾总结出合仄押韵、朗朗上口的成化朝御窑瓷器所署“天”字款歌诀。即:


天字无栏确为官,

字沉云蒙在下边。

康雍乾仿虽技巧,

字浮云淡往上翻[16]。


第一句是说一部分外底中心署有青花楷体“天”字款的成化御窑斗彩罐,且“天”字款外无边栏,但这种罐确为官窑(御窑)制品。而且“天”字的笔画一定要写得舒展、大方,“撇”要撇出去,“捺”要捺出来。


第二句是说如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成化斗彩“天”字罐上青花“天”字款的笔画,可以发现釉内气泡密集,笔画下沉,笔画上像是蒙了一层云雾。

第三句、第四句是说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朝都曾仿造过“成化斗彩天字罐”,但若用高倍放大镜观察仿品上所署青花楷体“天”字,则会发现釉内气泡稀疏,青料漂浮不沉。


利用该歌诀仔细审视清代雍正朝仿成化斗彩海怪图“天”字罐外底所署青花楷体“天”字(图三十二,1、2),可以看出“天”字两横间距过大,“撇”“横”写得不够舒展。

明成化御窑瓷款识,鉴别一下  第16张

图三十二:清雍正仿成化斗彩海怪纹“天”字罐


以上分别介绍了明代景德镇窑烧造御用瓷器质量最好、受到后人评价最高的的三个朝代——永乐、宣德、成化三朝御窑瓷器所署款识的时代特征。
总而言之,这三朝御窑瓷器上所署年款的方式有书写、锥拱(刻划)、模印等三种,但在款识内容、式样、字体、落款位置等方面又呈现各自不同特点。

永乐朝虽然开创了在御用瓷器上署正规皇帝年号款之先河,但尚未形成严格制度,只在永乐晚期一少部分御用瓷器上署款,且款字内容只有篆体“永乐年制”一种。


宣德朝已将在御用瓷器上署年款作为一项制度而要求御器厂贯彻执行,说明已将款识作为在御用瓷器上(尤其是在以往不太受人关注的器物外底)胸有成竹地展示当朝所推崇的具有“雍容矩度、婉丽飘逸”“台阁体”书法美的装饰内容之一,使御用瓷器真正成为将造型、胎釉、纹饰、色彩、款识等有机融为一体、无一不精的艺术珍品。
宣德朝御窑瓷器所署年款的特点是,落款位置不固定,既有“宣德年制”四字年款,也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年款,而且六字年款占绝大多数。六字年款均为楷书体,四字年款既有楷体亦有篆体。
宣德御窑开创的在御窑瓷器上署楷体六字双行外围双圈的款式,成为后来御窑瓷器上使用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款式。

成化御窑延续宣德御窑创立的在御窑瓷器上署款的制度,绝大多数御窑瓷器都署有年款,不署款者极少见。
所属年款只有一种,即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不见有“成化年制”四字款。六字年款的每个字都具有显著特点。
另外,成化御窑斗彩罐之外底既有署青花楷体“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者、也有署青花楷体“天”字款者,而且究竟署哪一种款,具有一定规律性。

深入了解明代永乐、宣德、成化三朝御窑瓷器所署款识特点,对于鉴定这三朝御窑瓷器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