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喜欢和田玉的人以外,笔者身边还有许多文玩爱好者。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我经常能听到一种十分令人费解的言论,就是有些自以为资深的玩家,会觉得和田玉的雕工远不如他们的文玩细致精巧。作为一个对各个门类雕刻工艺都略有所了解的藏家,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会有如此错误的观念。为此,参玉还专门与两个“盘串儿高手”交流了一番。这才发现了其思想根源所在,例如橄榄核儿、核桃、琥珀、蜜蜡、牙角等有机物。其材质上的优势在于柔软而细腻,便于雕刻施为。所以工匠们尽力的追求逼真细致。
早年参玉就曾多次在舟山村瞻仰过大师们琢刻的人物造像。在一颗果核上刻出宏大的楼船来,门窗开合间,再矗立上三五个人,也不算稀奇。可以说除了容易干裂以外,这类材质对于展现雕刻技艺,几乎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而绿松石、青金石、玛瑙、珊瑚(属于有机宝石)等材料的质感相似。它们经常被加工成回纹珠、八棱珠、佛头与背云等文玩配饰。追捧者大都赞叹于它们的几何纹样精准到位,并以此来碾压和田玉,认为其工艺过于粗放。然而上述这一切在参玉看来几乎是不值一提。因为论及质地的细腻、坚韧以及硬度的兼容性与均衡性,和田玉在自然界之中都鲜有敌手。以至于在生产工具尚且不发达的年代,和田玉上就产生了游丝毛雕等细节工艺。时至今日,能工巧匠们更是能够在优质子玉上,将人物、动物的毛发雕刻得纹丝不乱,其效果堪比“飘柔之星”。仅是这一点就足以胜过绝大多数的文玩材料了。而和田玉之所以没有在苛求细枝末节这条路上执着狂奔,主要还是因为早在战汉时期,玉雕匠作们就发现了大道至简的真谛。以汉八刀玉蝉为代表的淳朴简约之美,不但更能体现出玉石原本的质感来,同时还更符合国人的文化理念,那么人家又何必多此一举的画蛇添足呢?至于那些花纹过于繁缛的玉器,若非是受到了外族审美的影响,则多半是由于原石上瑕疵杂质太多,雕刻前期进行挖脏去绺,为了遮瑕掩裂才被迫造就的。而这也正是玉雕圈内“良玉不琢,大才不雕”与“无绺不雕工”两句民谚的由来。综上所述,一众文玩的雕刻胜在精准规律、细致入微,却实为用于装饰的工艺品而已,终究脱不了“匠气”的窘境。和田玉的上乘之作则大都简洁概括,并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理念,已然登上了艺术品的殿堂。尽管从外表上看,此二者相去不远,但实际上却有着云泥之别。此外,从数千年来存世文物的数量、质量、等级上看,玉器与时下流行的所谓文玩,也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参玉这样解释,依然不能令您信服的话,那就不妨去看看当代的名家大师,有多少是以雕刻和田玉著称的?又有多少是靠松石蜜蜡闻名的?为何会产生如此悬殊的数量差距?还不是因为和田玉底蕴深厚,又更能体现手艺功力吗?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