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别和田玉的真皮与假皮
第一种:磨光料加假皮
难分辨指数★☆☆☆☆
内行第一眼就看到那颜色太不自然了,最多的是橘红色,这类料子基本没有汗毛孔,料子也透(青海料居多),大多为各地次品料磨光上色,非和田玉。一般玩家都可以分辨的出,卖家不会在行家面前拿出来,这类东西大多归纳为一个箱子或者穿在绳子上当项链卖,有时也被卖家挂在身上招揽顾客,现在也有玉贩专门做此生意,磨光料一般也可以称作滚料。
第二种
次品籽料烧假皮
难分辨指数★★☆☆☆
把品象不好很难出手的低档籽料烧出假皮出售,买家会以汗毛孔等方法分辨出是否籽料,从而被艳丽的皮色所吸引,买家心理会有花钱买块皮的想法,所以这样要比没皮时的垃圾料容易出手的多,且价格不低。皮色较第一种自然,可也难不倒有经验的买家,这类假皮浮于表面,或类似糖霜,殊于层次,经常会做出很自然的撒金皮,枣红皮等高档皮色,但可以根据有沁色的地方和外延的色差来辨别,所以大家不要认为垃圾料就不会做假皮。
第三种
山料滚成籽料模样加皮掩盖痕迹
难分辨指数★★★☆☆
(暂时没有找到图片)
一般体现为大件,有时候我们会看见肉质较好的材料,重量都在1公斤以上,可是上了假皮,本来那块料就可以卖上好价钱,但是为什么卖家还会上假皮呢?有好几种可能,有的希望卖上更高的价钱,可是行家里手都看的出来是假皮啊!在反复咨询了玉器厂资深师傅以后,毛塞顿开,做这类假皮只是一种障眼法,把行家里手的注意力转移到皮上,使其疏忽了料子的真假,其实这种所谓的籽料是由山料或山流水模仿籽料的样子切割、雕琢,可以说是以假乱真,特别是在卖家那种日光灯下更难辨别,不过经过玉器师傅加工成山籽也就野*变凤凰了。
第四种
皮上加皮
难分辨指数★★★★☆
这类假皮一般做在上等籽料上,在本身带皮,皮色不艳丽的情况下在自然皮上加色,从而达到皮色鲜艳,价格翻倍的效果。也可称为"加强皮"。这类假皮层次分明,有真有假,极难分辨!或许可以带些84洗涤液反复檫洗,不过现在做假皮的原料更新教快,不是所有假皮都可以用84洗掉的,有时行家里手都会被这些皮子所迷惑,举棋不定,可行的办法是用强光照出内在的沁色,观察里面的沁色和外面的皮色颜色是否一致以及外面的鲜艳皮色有无内沁和呼应,特别是出现鲜艳的枣红皮时就要当心了
也叫二次皮!!!!!!!!!!!!!!!!
第五种
用矿物质做物理假皮
这类假皮是最高档的了,只会运用到高档籽料上,一般为羊脂级的,他利用生成籽料皮的天然矿物质用一种独特的配方缩短皮子形成时间,在很短时间里使材料上形成他想要的各种皮色沁色,如果说前几种皮子还可以用84或其他洗涤用品辨别的话,这种皮子是用什么办法都辨别不了的,属于高级做法,一般卖家都无法获得此配方,顾客购买低端材料时是不会遇到此类情况的。不过这种假皮在某种程度上讲也属于"真皮"了,假亦真时,真亦假嘛。
古玉和田玉皮色的4种鉴定方法
古玉和田玉皮色的4种鉴定方法和田玉古玉的鉴定,总结来讲有四类方法,分别是从玉石材质、工艺雕刻、纹路构图、包浆沁色四个方面来判断。
玉石材质看真假通过肉眼观察和田玉籽玉皮色,我们可以发现古玉和田玉有四大特征:第一,皮色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蔓延轨迹;第二,玉皮表面有深浅不一,转态变化的凹陷;第三,裂多的位置颜色更深;第四手感细腻润滑,摸着舒服。
工艺雕刻看年代由于明清时期古玉收到追捧,且乾隆时期出现了“玉厄”事件,大量的仿古玉出现,雕刻工艺模仿前代,但为了跟随当时的市场需求,还是具备一定的时代特征,因此从工艺雕刻上,可以辨别年代,但最好还是通过科学的检测仪器做辅助。
纹路构图看地域俏色巧雕早在商代已经出现,主要为龟类把件的皮色,多为黑褐色,也有一些鹰类浮雕的鹰嘴部分会出现皮色,到了汉代通西域以后,带皮和田玉数量才逐渐增多。从经验上讲,自商周到秦汉再到南北朝,中原地区很少出现皮色料,皮色料是唐代以后才大量出现。
直到金元时期,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审美追捧,玉皮往往被雕琢成山林、树叶、悬崖、峭壁,大量皮色较好,俏色工艺出色的和田玉把件被制作出来。
包浆沁色看品质有一部专门讲沁色的作品叫《玉纪》被统称为“九色十三彩”,即是沁色随着时间流逝而产生的多种层次变化,其中可分为5大类:膏药沁(纯黑)、鸡骨白、枣皮红、瓜皮绿以及铁锈色。一般来讲,古玉的黄褐色数量最多,而白色沁色的数量不多。因为和田玉玉质细腻坚硬的,外色不容易沁入,因此能保持白色,而黄褐色沁色表面玉质不够细腻,容易受到泥土中的其他物质侵蚀。
标签: 和田玉的翡翠鉴定方法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