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器的辩伪
清代玉器与现代仿品的鉴别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虽然清代玉器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但距今并不久远。因此玉器在现代风格、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等方面相对与现代仿品比较近似。另一方面,无论是出土或传世的清代玉器,其本身所产生的各种变化也不很明显,在现代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模仿制造。仿制清代玉器不像仿制高古玉器那样从风格、工艺和材料、光亮与质感、腐蚀与受沁、生坑或熟坑等等方面下功夫,清代玉器只需从风格工艺和熟旧效果上进行模仿,也就比较容易地做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便给我们的鉴别与收藏造成了比较大的困难。要从跟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玉器的加工设备、工艺技巧、加工手段、机械效果和玉器的质感变化上,进行细致的技术分析和科学的论证,否则没有其它更准确有效的手段解决这种难题。当我们掌握了真伪玉器之间存在的差异、细微变化和不同的特征时,就可以准确地把现代仿品从清代玉器中分离出来。下面笔者采用分析对比的方式把这些区别作一论述。一、 清代玉器原材料与现代仿玉所用材料对比清代玉器用料主要是新疆和田玉,除此之外,清白玉料、黄玉、碧玉、墨玉等玉材也被广泛使用。一般高白玉料用于官品及精品的加工,其余均为民间用玉。清代玉器一般说玉质好的工艺也精致,玉质差的工艺比较一般。有柳裂、有脏、有皮的玉料大多用于一般玉器和仿古玉器的加工。现代制玉除使用少量的高白玉料制作玉坠、玉牌等外,很少有大料或用大料制作仿古玉器的情况。较广泛的是用青白玉料,残旧料和其它玉材改制。由于材料来源较困难,作伪者还经常使用新开发出来的代用料,这种代用料的玉质结构、硬度、密度都与和田玉材有明显的差别。二、 清代制玉设备与现代仿玉设备的精度对比清代制玉设备还没有电动装置,更没有无级变速装置,且设备的材料、结构、精度都比较原始。由于设备的机械化程度低,设备的材料结构较差,必然导致设备与材料的自我磨损,会使设备精度、稳定性差,磨制加工效率低。因此工艺误差大是清代玉器加工中无法避免的工艺缺陷和工艺特征。这种缺陷和特征清晰地反映在玉器的艺术效果上,这一点可从清代玉器中发现,其工艺精度存在着不小的误差,如对称方面的误差,线条磨制与平行方面的误差,磨制基面上的误差等也充分显示了清代制玉设备与技术方面的水准。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制作玉器的设备和精度、材料和结构、工具和介质、效率与稳定性、加工技术和加工精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提高。并且在加工过程中采用一些辅助性工具,如:平行靠尺、角度尺、平面研磨设备等,大大提高了玉器加工的效率和精度,缩短了加工周期,使玉器的图案纹饰更为精确细致,规格更为标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制伪,其效果几可乱真。但是现代手段也不可避免地留下现代高精度高效率加工的时代烙印。清代加工设备上必然产生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是我们识别真伪玉器极其重要的一种手段。三、 清代玉器与现代仿玉的绘画对比清代书法绘画,不但继承了传统的绘画艺术,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本时代的艺术风格,并不断影响着其它艺术门类。玉器绘画艺术就是借助清代各门类的艺术风格,以玉器特有的表现形式充分反映了清代的历史文化,因此清代玉器的绘画设计带有浓厚的时代感。现代玉器的绘画,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以现代绘画技法和风格仿制清代画风,其效果总欠于传统风格。因此仿制成形的玉器,从绘画风格上就可以分辨出真伪。如果仿制者采用现代照相制版技术,解决了绘画设计方面的问题,其仿制结果也要取决于玉工在磨制工艺上是否完全能表现出这种仿真效果。如果制造者缺乏一定的美工基础,不充分领会传统风格,达不到美术与工艺的统一,也仍然制作不出足以乱真的仿制品。因此,完全可以从绘画的风格上找到仿制上的不足和差别。四、 清代玉器与现代仿玉的工艺对比清代制玉设备存在着精度差、转速低、磨削量小等方面的落后状况。因而在玉器的加工精度上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主要表现有:规格与标准方面的精度、对称度、线条平行度、基面平整度、棱角过渡误差等等。这些工艺误差是设备精度、磨削介质与工具造成的,不是磨制技艺所能改变得了的。但是玉工完全有能力掌握磨制效果。利用低转速,低磨削量,可以进行反复磨削和修饰,直到磨制出充分显现玉器的艺术效果为止。虽然加工周期长,效率低,但可以体现玉器的艺术效果,做到各部位磨制细腻均匀。由于转速低磨削介质细腻,玉工手握玉件可以把握控制磨削量和磨削力度,当玉器成形后,就能达到一定的光洁度,给最后抛光工艺打下很好的基础。由于设备的精度极限和玉工的磨制技巧,形成了清代玉器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工艺特征。现代的设备与工具要比清代的先进得多,不但精度高同时稳定性能好。有条件采用现代的磨削介质和先进的磨削工具进行加工,利用辅助工具提高加工精度,用其它一系列的革新手段提高仿制效果。这种效果表现在:玉器的纹饰图案比清代精细得多,微雕工艺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磨制光洁度与清代玉器光感极相似。说明利用现代技术设备不但完全有能力仿照清代玉器,在一些方面还大大超过了清代制玉水平。但现代设备、工具、技术又会造成一定的工艺缺陷和不足。由于精度高、转速快、磨削量大,会造成线条过渡不均匀,磨削深浅不一致,磨削线条不好,整体光亮度差等。从以上的效果进行一些技术分析能够发现哪些玉器是清代传统工艺制作的,哪些是现代设备技术仿照的五、 清代制玉与现代仿玉所用磨削介质的对比清代制玉所用磨削介质是传统的石英沙(俗称沙浆)。这种沙浆颗粒筛选细腻,纯度较低并搀杂其它岩石颗粒。这种介质会提高玉器的光洁度,能够使图案文饰磨制过渡性好,表面光滑细润,没有锋利的磨削划痕,加工过程中便于控制磨削量。所以,清代玉器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工艺柔和舒服、磨削适量、手感好、光亮适度、纹饰清晰,完整地体现了玉器的艺术效果。现代制玉采用高纯度金钢沙或钻石粉。这种磨削材料耐磨性能好,颗粒锋利,磨削速度快,磨削量大,加工周期短。磨制出的玉器,纹饰图案线条极其精细。但由于手工操作很难控制磨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会造成磨削力度控制不稳,产生线条、弧面、曲线,过渡性也不好,磨削光洁度差。这种不足很难有重新修饰的余地。、使用现代磨削材料加工玉器,产生的工艺效果与清代沙浆工艺产生的工艺效果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从这些差别可以准确地辨别玉器的真伪。六、 清代玉器的腐蚀与现代仿玉作沁的对比清代玉器由于年代延续较短,玉器被腐蚀的部位较轻微,只是在玉器的柳裂部位或边角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和沁色,对玉器整体影响不大。有些柳裂部位有极细微的裂痕并有锯齿形腐蚀带,沁色有油质光泽并带有轻微的渗透过渡现象。有些生坑玉器表面粘附着氧化铁锈斑,当这种锈斑剥落以后,表面会留下清洗不掉的淡红色沁斑,并有轻微的表皮渗透。传世玉的表面无论是收藏或是把玩盘带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氧化现象,人们称为“包浆”。由于玉器表面硬度不均匀,会在表面产生极细微的腐蚀点。另外玉器的边角受腐蚀后会使腐蚀部位硬度降低,产生轻微的腐蚀残迹。这种残缺没有锋利的尖角,残痕过渡自然。现代仿品作腐蚀的方法,主要采用人为碰残,然后进行强化染色,以此假冒玉器的自然腐蚀。仔细观察会发现,这种人为制残产生的残痕结构与自然形成的明显不同,其残痕尖利,染色后残痕中存留着染料沉积物,这种人工染色很容易被清洗掉。另一种作沁是使用传统的提油法,其结果会使玉器表面失掉光泽没有透润感。由于人为强化作沁,致使柳裂部位形成杂质封填现象,并带有生硬的色带,没有向纵深渗透过渡现象。玉器经强化处理后表面会有明显的油腻感,特别是在手中把玩,这种感觉更为明显。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由于玉器在一定温度下,强化渗透物不断向外溢出造成的。这种认为强化与自然渗透受沁,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在实践中能够充分地体验出来。七、 清代玉器与现代仿品的质感对比清代玉器的质感,包括光亮感、手感、熟旧感、透润感、油质感、物质渗透程度等几个方面。生坑玉器一般保持原有的光亮感,无论是成形后及入土,还是生前盘带后入土,表面都会粘附一些沉降物质,并有腐蚀受沁现象。生坑玉器由于受地下温度、湿度的长期渗透,出土后经盘磨很快就会出现油透的质感。熟坑玉器一般经人体温度、汗液、水气、酸碱等物质长期渗透,并受外部环境的辐射氧化,经长期的把玩盘带逐渐使玉器产生油质感、透润感和熟透感。这主要取决于玉器本身的硬度和密度。玉石本身存在着可渗透性,经长期渗透会使玉石内部折射加强,因此人们感觉玉器的透明感越来越好。玉器的熟旧质感是通过长期盘带把玩形成的,由于盘磨使玉器的棱角过渡逐渐圆润,手感更好。通过放大观察,可以看出其表面有不规则划痕和碰残痕迹。在光透下观察,玉表面白度与内部白度有细微差别。随时间的延续与传世把玩,玉器会逐渐呈现细腻油润的质感。现代仿品无论怎样进行表面质感的强化处理都不会产生自然熟旧的质感效果。这种短期强化与长期自然形成的效果区别很大。主要表现在:玉表反光度极强,或者玉表没有光泽。这两种仿制光度,都不能充分达到清代玉器的质感效果。玉质内部由于没有长期把玩的过程和物质渗透过程,也不会出现折射形成的透润感,而且有些玉器仍存在明显的磨削和光亮划痕,更不会产生由于长期盘带留下的自然划伤和自然碰残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仿制品没有这样的时间、环境和条件,因此也决不会产生出自然熟旧的质感效果。八、 清代玉器与现代仿玉的抛光对比清代玉器的光亮效果与玉器的前期磨制有很密切的关系。当清代玉器成形以后,总体光亮度已有很大提高。由于抛光材料细腻,经抛光以后玉器总体光亮适中,很少发现玉表有划痕现象,并且玉器的图案纹饰仍保持前期磨制的清晰效果。现代仿品在前期磨制过程中,总体粗糙,光亮度差。为了达到高光亮度,就需要较长时间的强化抛光。虽然光亮度有了提高,但是由于强化抛光,致使玉器图案、文饰受损,甚至造成精细纹饰模糊不清。有透雕工艺的玉器内壁较粗糙无法进行有效的抛光,造成各部位光亮产生误差。现代制玉采取高效率,高精度加工,在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工艺缺陷是很难克服和补救的。使用的抛光材料很难使仿品达到清代玉器的光亮效果。九、 清代玉器与现代仿玉在磨制平面、透雕、浮雕方面的对比清代玉器的基面是采用人工铲磨面成的,平面有细微的波浪感。透雕是采用线切割的方法进行的,其断面不但垂直度好,断面与平面夹角锋利,切割光亮度高且一次性切割成形。浮雕采用人工校准修磨,不依靠任何辅助工具,而且玉器的弧面、凹面等过渡圆滑,很少有磨削过火或不均匀的现象。现代仿品,例如玉牌及其其它带有平面的玉器,一般使用平面研磨设备进行加工。这种工艺可以使平面及其平整但与浮雕接触夹角过渡不好。玉牌的边框线是采用平行靠尺磨制而成的,线条的粗细磨制,一致性极好,而且高度、平行度也十分精确。现代浮雕工艺,由于很难控制磨削力度与磨削量,会造成多磨或少磨,线条不均匀和深浅不意义的现象。透雕工艺虽然也采用线切割方式,但切割垂直度不好,切割面粗糙,与平面夹角部位角度不锋利。采用现代设备和新工艺制作的仿品,很容易产生仿制缺陷,我们根据仿制技术所产生的不足和漏洞,以及仿品所暴露出来的工艺差距来寻找与清代玉器的不同之处,就可以做到准确的辨别真伪。总之,通过上述分析与对比,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清代玉器的工艺效果是与清代设备的机械化水平分不开的,设备的精度误差必然会造成产品的精度误差。根据这些基本的机械原理,结合清代玉器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特征与艺术效果,可对清代的手工业发展水平有更深的认识。另一方面分析也看到,现代仿玉使用的设备及其技术、精度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利用现代设备技术制造玉器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不但继承了传统文化而且发展了玉器文化。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利用先进技术仿制伪品,以此达到获取暴利的不正常现象。一些仿品使很多人上当受骗,有些伪品甚至进入了拍卖市场。收藏家与行家们只能依靠自己的鉴别能力和辨伪水平进行收藏,而广大的爱好者也只能采取真品当伪品价格买的方法应付,或者盲目购买,交了很多不该交的学费。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现代制伪技术,没有掌握一系列辩伪要领,轻信冒牌行家。所以只有深刻地总结经验教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有谁知道玉器辨伪常见的基本常识
任何一个最有经验的玉器买卖商进行买卖玉器活动,涉及金额大的话,都不会就凭眼睛而去鉴定!一般会转由专业的化验所进行核实!从而再进行交易!乾隆玉碗鉴定
1.2. 此碗高3.5cm,口径10cm,底径5cm;气质高雅、富贵;器型庄重、典雅;取材上乘汉白玉,石质细腻温润,琢工精细。从碗的造型和纹饰来看,风格古朴不失典雅,刻板而不失生动,是不可多得的玉艺术品,器身上的纹理极为优美,浅浮雕手法层次分明,线条看似简单,但粗中有细主次分明,流畅而生动;深浅适度的刀法把缠枝花朵叶脉刻画得栩栩如生,呈现出自然奔放、热情活泼的艺术效果。其艺术精髓和设计理念彰显古人智慧之精华。极具历史、工艺、美术及收藏价值。让人看后爱不释手,为藏品之顶极,世间少有。
3. 清乾隆玉器之所以深受市场热捧是有历史根源的,在各种古玉里,乾隆玉器的质量是很高的。乾隆时期,清军在西域大举用兵,重又打通了丝绸之路,使新疆和田玉料大量运进内地,促进了内地玉雕技术和工艺迅速发展,乾隆时期也成为我国古代玉器史上最昌盛时代。在拍卖市场中,乾隆宫廷玉器尤其是白玉拍品表现非常火爆。
乾隆玉器工艺的特征和辨伪
乾隆玉器工艺的特征和辨伪薄胎器皿与玉山子:
薄胎器皿:玉器器皿把胎体做得很薄,是清代引进的高水平技术,清代名为“痕”玉,“痕”即“痕都斯坦”,也称“温都斯坦”。“痕都斯坦”是地名,大约在今 克什米尔地区。此地区制作玉器盘、碗、盒,多将胎体磨得很薄,乾隆见到后,对这种工艺发生了兴趣,乾隆16--24年间引入,乾隆有赞“痕玉”诗三十余 首,称此玉器“莹薄如纸”。从此变为中国玉器器皿的一种常见风格。其实在清以前也有薄胎作品,但在清代最多,工艺技术吸收了“痕玉”的特点,才形成专称。
首都博物馆收藏的“痕器”中,白玉蕃莲佛像纹碗、白玉蕃莲纹碗,均是造办处仿制的“痕器”。白玉蕃莲佛像纹碗,外壁琢两组纹饰,一组为曲瓣蕃莲纹,一组为 蕃莲纹围绕的坐佛,碗足饰舒展的圆瓣形蕃莲纹,玉色润嫩,质地细腻,器薄胎透,花叶布局疏密有致。白玉蕃莲纹碗,一对,取自同一块玉料,采用掏料法,将玉 料掏成两个很薄的碗坯,再两面对琢,碗壁薄仅1公厘,仿银器的锤錾效果,花纹内凹外凸。
“痕器”主体图案多为西蕃莲、菊瓣纹,少乏创意和变格。其繁缛、细腻,迎合了乾隆盛世百工去朴尚华的风气。这一点,也是玉雕创新之作的主流。
玉山子,是按玉料的形状、颜色、绺裂进行设计,去除瑕疵,掩其绺裂,顺其色泽,使料质、颜色、造型浑然一体。玉山子在设计中随料主意,可粗工,可细工,可 浮雕,可深雕,可山水,可人物,可楼台殿阁、草屋石洞,可牛马动物、翎毛花卉,可远近景布局,散点透视,尽心安排,以取得材料、立意、工巧三方面的统一效 果。玉山子必须象画一样,可以和画比美,有诗情画意的特点。如“大禹治水图”、“会山九老图”、“秋山行旅图等。
以艺术形式表现自然景物、人文景观和历史场景,取材广泛。山子因玉料体积重量不同,作品巨微不一,大的山子可达数吨重、一二米高,小的只寸许大小。小品山 子料精,以白玉为多,细腻而精巧,有沉静、典雅之书卷气,可作案头摆设。大型玉山子场面宏大,雕琢有花木、山水、云石、楼阁、人物等,气势蔚为壮观。大型 玉山子是在一定历史、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出现的,其制作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型玉山子最能代表玉器的制作水平。
此时期常见的玉器种类
陈设、收藏、赏玩,具体可分为人物、兽、花鸟、器具、山子这几类
1、玉件人物
玉器人物用料要求较高,一般都选用质地细腻、颜色均匀且沉稳润泽的翡翠、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青金石、珊瑚、绿松石等高档玉料,用这些材料做出的人 物脸部色泽匀净且整体视觉沉稳,从而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反射光较强且底纹、纹路较多的水晶、芙蓉石、木变石等玉料不适宜制作人物,而 带俏色的玛瑙是当代琢制玉器人物的主要玉料之一。人物又可具体分为佛像、仙人、神话人物、仕女、老人、小孩、历史人物、现代人物及外国人像等。人物造型要 求注重身材,注重人物脸部的刻划,注重人物神态及情节内容。
2、玉件兽
总的来说,兽类用料比较广泛,尤其是杂色料子最宜,制作要求做什么像什么,尤其是注重各种动物的不同习性,动静自然,神态传神。具体又可分为神话兽,如 龙、凤、麒麟、朱雀、辟邪等;写实兽如鸡、牛、狗、马等。其作品有单件,也有成对的,更有成套的,如子母兽、八骏马、十二生肖等。
3、玉件花鸟
玉件花鸟又可分为玉件花卉、玉件鸟类、玉件虫鱼。
玉件花卉选料、用料依照圆雕作品立体三面观赏的功能和花卉优美鲜艳的特色,多选择形状饱满、色泽明快艳丽、质地细腻、少绺裂的玉料,如翡翠、珊瑚、绿松 石、玛瑙、岫玉等。玉件花卉的题材多选用牡丹、月季、山茶、牵牛花、萱草、梅、兰、竹、菊等,也常采用民间喜闻乐见的寓意吉祥如意的组合花卉,如四君子 (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喜上梅梢(梅花、喜鹊)等。为增强作品生活情趣,花卉间常配有鸟雀虫草。
清 玉桃
清 白玉葫芦
清 玉慈菇 青玉玉兰花插
明 青玉玉兰花插
清 青玉双桃
玉瓜
玉件鸟类,以自然界各种鸟类为题材对象,用现代写实手法造型、施艺,形成玉器鸟自然、生动、清新的风格,在用料上以色彩清丽的岫玉及色彩鲜艳的玛瑙居多。 鸟有凤凰、仙鹤、绶带鸟、鹭鸶,还有孔雀、鹦鹉、锦鸡、山雀等,多表现仙鹤、绶带鸟、鹭鸶等鸟直立于枝头或栖居于树间的自然优美姿态,故这类作品又谓之 “树本鸟”。北京玉雕名师张云和创造性地用镂空透琢手法琢制出了鸟儿的“张嘴”、“悬舌”、“透爪”,其独树一帜的技艺,使张云和赢得了“鸟儿张”的称 号。
玉件虫鱼往往在玉器中是作为陪衬,增加玉器作品自然生动的气息。
4、玉件器具
玉件器具要求用料质色均一,形状规矩,其造型看似简单,实则要求加工技艺较高,并且往往与压丝、薄胎、内画、活环活链、子母口、刻字等特殊技艺相结合。
玉件器具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器皿,是器具中最常见的品种,又可分为:传统器皿,有瓶、炉、薰、尊、垒、卤、觚等;实用器皿,像酒具、茶具、餐具、烟具等,有杯、碗、壶、盏、盒等;兽形器皿,如羊尊、鸭罐、龙觥、羊罐、鸭尊、兔尊、狮尊、牛尊、凤瓶、鸳鸯盒等
(2)文房用具,有笔架、笔洗、笔筒、镇纸、章坯等。
(3)健身娱乐用具,有玉枕、玉座垫、健身球、按摩棒、玉围棋、玉象棋等。
(4)乐器,有玉笛、玉箫等。
(5)兵器,有玉刀、玉剑、玉戈等。
(6)车船,有仿古车辆、龙舟、画舫等。
(7)建筑,有亭、台、楼、榭、塔、庙、寺、城等。
器皿中最重要的品种是传统器皿,其造型多仿古代玉器器皿和古代青铜器。器皿类常见的花式以炉、瓶、薰为多。常用的炉形有荸荠扁炉、高庄炉、亭子炉等。瓶的 造型花色繁多,有圆肚瓶、观音瓶、齐肩瓶、八棱瓶、方瓶、葫芦瓶等几十种。薰以北京花薰最具代表性,其薰体挺拔华美,上下由顶纽、盖、腹、中柱、底座五节 组成,有的甚至可达九节。器皿造型复杂,仅配件造型就有盖、顶、底、耳、提梁、链、腹等;内膛造型又有腹膛、盖膛、足膛之分。由于器皿部件繁多,工艺复 杂,艺术品位高,因此对玉料要求很高。
造型复杂的器皿大多选用质地坚硬致密、色泽均匀、质感凝重、纯净无绺瑕的和阗玉中的白玉、青白玉、青玉、墨玉、黄玉等玉料。器皿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因此 琢磨技艺要求达到规整精细。除胎型周正匀实、内膛壁厚薄一致外,为呈现器皿色泽统一及小料大做的技艺绝妙,各部分配件均要从同块玉料中掏出并进行合理使 用。器皿的环、链、耳、足需掏空成型,不能有丝毫破碎断裂。凡腹、盖、足、内膛,需逐一磨平碾光,子母口之间琢磨严丝合缝。器皿以稳重、端庄、形美、玉润 取胜。活环及链条成为器皿中常见的装饰手法。玉器器皿的装饰纹样,属于锦上添花之举,俗称上花,是器皿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显示器皿艺术效果的不可分割的 部分。常见的纹饰图案有各种花草、人物、几何纹、云雷纹、饕餮纹、龙凤鸟兽纹等
清 嘉慶,通梁高16.8cm,通蓋高10.1cm,口徑8.9cm,足徑6.8cm。 壺白玉質,玉白如脂。壺體為圓形,通體及蓋、紐均雕作瓜稜狀,腹部一側凸雕羊首為流,肩部設3個系紐,上接3柄如意形銅胎掐絲琺琅質地的提梁。壺底中部陰 刻隸書「嘉慶御用」四字款。玉壺是清代宮廷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樣式極多,除羊首壺外,尚有鳳首壺、龍首壺等,還有與玉杯、盤成套者。此壺以瓜稜形作器 身,以羊首作流,結合了動物和植物的題材,又將玉器的素淨與琺琅的斑斕集於一器,造型新穎別緻,從質地到作工均屬上乘,為清嘉慶時期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收藏清代玉器应在注意哪些方面?
明、清玉器,特别是乾隆时期的玉器,使中国封建社会玉器工艺达到辉煌,直到现代也是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乾隆工”成了玉器精品的代名词。所以目前社会 上许多人在仿“乾隆工”,有些人拿仿“乾隆工”当真的卖,这就不对了。但如何区分呢?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多看一些玉委会专家 书籍,多看看博物馆的藏品,这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过明、清玉器收藏要把握以下几点:料好、工好、设计巧妙、有时代特征。其时,这也说明了收藏玉器 时,无论是出土的、传世的、现代的,其作品都必须能够体现这个时代特征。从而在收藏中了解这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在收藏中获得知识,去体会中华玉文化的优久 历史。
清初,准噶尔人控制着新疆。乾隆践祚后,平定准噶尔叛乱,恢复了和阗贡玉。仅春秋两季,有超过4000斤的和阗玉,贡入内宫,更多的玉料,输往传统琢玉业 集中的江南。清宫造办处玉作,承旨琢制了大量的御用玉器,一些御旨命制的玉器发往苏州、扬州、江宁、杭州、淮关、长芦、九江、凤阳等地的玉作名肆。
康熙以降,朝廷努力消弭满汉间的歧异,以儒学为立国磐石。在艺术领域,沿着摹古、吸收外来文化和创新三个方向发展,至乾隆一朝,诸多门类艺术蔚然而盛。
乾隆时期,受考据学影响,摹古多以商周、两汉为范本。内宫和京苏两地玉作琢制的鼎、觚、爵、簋、觞等陈设品,大量移植商周金彝的造型、纹饰、尺寸,一些作品循金文笔势,仿镌“司寇”、“周亚尊”、“祖丁尊”等铭文。
玉雕艺术对外来文化的吸纳,肇端于乾隆二十二年。这一年新疆贵族阿睦尔撒纳叛乱,清廷出兵入疆,击溃叛军。将领将当地贵族使用的碗、盘等玉器,作为战利品 贡入大内。乾隆见之,宝爱不已。亲自撰文,考证其为“痕都斯坦玉器”。痕都斯坦位于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大部和克什米尔一带。痕都斯坦玉器具有强烈的伊斯兰 艺术的风格,碾琢工艺讲究胎体薄如明纸,线条硬拙、刚劲,玉器表面的抛光亮可鉴影,有一种近乎金属的质感,有的镶嵌金银丝和红绿宝石、或杂色玻璃。清代玉 雕工艺制作一改明代文人自琢、或玉工自创的方式,宫廷和民间名肆制玉,均由专业画师设计制图,匠人依稿样雕琢。垂直悬挂的组佩自明代衰微,单一坠饰和玉牌 成为清代的主流佩饰。坠饰采用圆雕、镂雕技法,利用玉皮表面色泽的差异,俏色巧作。玉牌为矩形、椭圆形、圆形,一面刻画、一面刻字。玉牌兴于明代晚期,入 清代,玉牌上的图案有如锈像小说的插图,将山水、人物、动物、飞禽、花卉、诗词,一一纳于方寸之中。乾隆御制玉牌,艺匠经营,章法严谨,器身小不盈掌,却 透出富丽堂皇的帝王气象。
标签: 清代乾隆翡翠鉴定方法
评论列表
管它三七二十一!http://krbz.xinroo.net/test/106331826.html
青春不在了,青春痘还在!http://puqh.zbcshtc.net/test/699398976.html
帖子好乱!http://of6id.uncle-lee.cn
看了这么多帖子,第一次看到这么高质量内容!http://23vx0.eagleai.net
知识就是力量啊!http://rof7.isaalb.com
论坛人气好旺!http://on4ic6.xxfqjyh.com
好无聊啊!http://62jl8.tgd9.cn
顶顶更健康!http://06a.io65.com
缺乏激情了!http://5n90.big-elephant.net
看了这么多帖子,第一次看到这么有深度了!http://4570.xinfalong.com.cn
赞一个!http://5bzd.3x80.com
好东西,学习学习!https://www.telegramnm.com/
这位作者的文笔极其出色,用词精准、贴切,能够形象地传达出他的思想和情感。http://www.3553km.com/g/65.html
看帖不回帖的人就是耍流氓,我回复了!http://l7qc7.gzjhfz.cn
很经典,收藏了!http://4n79e4.njebo.net
看在楼主的面子上,认真回帖!http://www.guangcexing.net/voddetail/AkpAjdGEvAq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