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除了爱玲之外哪里还有咖啡厅之类的?
天母蓝鸟咖啡(广东省东莞市黄江镇环城北路棕榈泉甲区1铺 )上岛咖啡(万江区黄江镇黄江大道(近黄江电信局))(如果对你有用,请按有用哦,谢谢哦)百年爱玲② | 一代名媛黄逸梵——张爱玲的母亲,是当年沪上的奇女子
百年爱玲② | 一代名媛黄逸梵——张爱玲的母亲,是当年沪上的奇女子幼年黄逸梵(前坐者)和婢女
黄逸梵平生另一大遗憾就是缠足。黄逸梵的爷爷是清末名将黄翼升。黄翼升本人是草根出生,因骁勇善战而受到曾国藩器重,一路高升至长江水师提督之位。因此为了家族发展,黄家子女婚配很看重门阀。主母对黄逸梵也以传统女性的要求严加管教。虽然民初女性多半已经放脚,但黄逸梵的双脚还是被主母缠成了三寸金莲。
黄逸梵19岁被主母许配给清末大臣张佩伦的幼子张志沂。黄逸梵本人并不满意这段婚姻。据张子静回忆,父母结婚早期,黄逸梵常常回娘家。
黄逸梵不满意的原因之一,就是“性格不合”。张志沂是个典型的遗少,无法适应时代的巨变。而新时代对于传统提出种种挑战,如推翻父权夫权,解放女性等,给了黄逸梵追求自己梦想的机会。黄逸梵积极地拥抱着新时代带来的一切,订各种现代文学刊物,渴望新知。
张志沂却交友不慎,染上抽大烟,狎妓的恶习。虽然传统旧式妇女,对丈夫纳妾、吸大烟等行径,往往是只有容忍,但“母亲对父亲的堕落则不但不容忍,还要发言干预”。
1924年,黄逸梵完成自己身为传统女性最重要的任务:传宗接代,便提出要陪小姑子一同出国留学,当时张爱玲4岁,张子静3岁。用张子静的话说,两人实际上为抗议男主人的堕落,而“离家出走”,“这样的身份(世家少奶奶)还要出国留学,在当时的社会是个异数。”
当年8月,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一场演讲的内容,发表在《妇女杂志》上,题目是《娜拉走后怎样》。出走的娜拉结局如何,易卜生并没有作答。但鲁迅觉得可能有两个结局:不是堕落风尘,就是不得不回来。
1926年,黄逸梵第一次出国,在英国伦敦留影
果然,黄逸梵回来了。
有钱的娜拉
1928年,黄逸梵出国4年后返回上海张宅。儿子张子静觉得,她回来是为了挽救她的婚姻,因为张志沂答应戒除毒瘾,不再纳妾。但张志沂根本无法戒断鸦片,加上工作丢了,拿不出生活费,“要我母亲贴钱”。1930年,黄逸梵决绝地找了一个外籍律师,跟张志沂打起离婚官司。
离婚,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算是个“时髦”的词汇。先有徐志摩为了追陆小曼,离婚再娶(至少不再是休妻);后有清皇妃文绣和“皇帝”溥仪闹离婚。但热闹看完后,并没有在意当事者的结局。徐志摩虽遭遇责难,生活并没受到太大影响;文绣则因这场离婚,被狗仔追得苦不堪言,无法工作,最后惨淡结局。
黄逸梵的离婚官司打赢了,但顶上了“离婚女”的身份,在当时国内也没有什么前途可言。很快,她再次启程,前往法国。临走前,她在南京老家,结识了徐悲鸿、蒋碧微夫妇。
1931年,黄逸梵在西湖
黄逸梵热爱艺术,毕生希望做一个画家。但鲁迅说,“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尤其对于出走的娜拉,最要紧的就是经济,因为“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还好,黄逸梵有钱。黄氏一门有多少财富,现在只有一些历史材料从侧面能看出:
曾国藩小女儿曾纪芬的回忆录说,曾国藩欧阳夫人曾经收过黄翼升一双翡翠钏、一粒大珍珠和一架纺绸帐。纺绸帐质量之高级,以至于欧阳夫人嫁女儿时,将其作为嫁妆送给曾纪芬:
“文正在署中无敢以苞苴进者,故太夫人无珍玩之饰。余所忆者,为黄提督翼升之夫人坚欲奉太夫人为义母,献翡翠钏一双,明珠一粒;某年太夫人生辰,又献纺绸帐一铺。此帐吾母留作余嫁奁之用,余至今用之未坏也。”
张子静回忆,祖父黄宗炎从黄翼升处继承了很多遗产,“除了房产地产,在南京还有一个祠堂专门放置古董,雇有专人管理。我母亲后来几次出国以及她在国外的生活费用,大多是靠她分得的古董。”
黄逸梵善于交际,在欧洲华人圈交游很广。现在有迹可循的,除了蒋碧微夫妇,画家常玉、还有清末的名媛容龄公主。
然而,战争毁灭了一切,包括梦想和钱。
1936年,黄逸梵再次回国。这一次是为了女儿张爱玲的学业。这年张爱玲升入高三。她对天资聪颖的女儿寄予厚望,希望她能考取英国的大学,同她一起前往欧洲。但张家不同意送张爱玲出国。几番争执过后,张爱玲也逃家了,逃家投奔黄逸梵。
此时的黄逸梵不仅要支撑自己的娜拉之梦,再加上了“小娜拉”张爱玲的前程。张爱玲调侃母亲“搬石头压自己的脚”。与母亲一起生活,张爱玲也并不轻松愉快。
往后两年,黄逸梵一直在上海陪着张爱玲,教育从小衣来伸手的张爱玲如何独立生活。张爱玲也说,“母亲是为我牺牲了许多”。黄逸梵到底牺牲了什么,很难追溯,但这“牺牲”从此成为压在张爱玲心上最重的山头。
1939年,张爱玲不负母望考取了伦敦大学。然而,欧战爆发,伦敦大学师生被疏散,张爱玲的留学梦落空。据司马新对张爱玲姑父李开第的采访,此时,黄逸梵寻得一个职位,前往新加坡就职。但1942年新加坡沦陷,她的老板也不幸在轰炸中身亡。
2019年《联合早报》记者林方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寻访到黄逸梵的一位密友:邢广生。邢广生说,黄逸梵的财产本来是一生够用的,但二战中,她留在巴黎的财产全被炸光了。
做女工的名媛
新加坡沦陷后,黄逸梵一度行踪不明。直到二战结束,家人才收到来信,了解到她辗转到印度,为印度总理尼赫鲁家族做秘书。1946年,黄逸梵回到上海,小姑子看到她憔悴的样子,忍不住脱口而出,“唉哟、好惨……”张爱玲眼眶都红了。
这年,张爱玲26岁,是名满上海的女作家;黄逸梵50岁,靠着变卖仅剩的一点古董度日。不过,黄逸梵从没想过让张爱玲赡养她,她在给友人的信里说,“如果说希望她负责我的生活,不要说她一时无力,就是将来我也决不要。你要知道现在是廿世纪,做父母只有责任,没有别的。”
黄逸梵的金钱观和张爱玲完全两样。黄逸梵自尊心极强,即便再窘迫,也把钱看得很轻。张爱玲则认为母亲“虚伪”,反而处处锱铢必较。
没有两年,黄逸梵又准备出国了。张爱玲认为她只是在娘家再拿不到可卖的古董,上海也没有她落脚之处。张子静则说,母亲是因为讨厌上海肮脏的环境,喜欢国外的干净整洁。这是黄逸梵最后一次走上祖国的码头,从此她再没有与儿女见过一面。
黄逸梵出身上流社会,社交能力很强;再加上几十年的独自在海外谋生,也锻炼出许多生存技巧,如求职、理财等等。1948年,54岁的黄逸梵在马来西亚寻得一份教职,养活自己。
即便落魄,黄逸梵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并没有降低。邢广生记得黄逸梵在马来西亚租的房虽然偏僻,但家居陈设却很气派,“墙挂有水准的油画,地铺高贵地毯,连梳妆台都由她亲手设计。”
关于黄逸梵为何没有再寻伴侣,邢广生觉得她可能是自卑于自己的小脚。但依照黄逸梵一贯的做法,更可能的原因是她不愿依赖男人。
1948年底,黄逸梵离开马来西亚,带着17箱古董,前往英国定居。这个“奔6”的老太太在伦敦租了间半地下室,靠在工厂做缝纫女工维持生计,“王太太他们觉得做工是狠失面子的。我自己可一点不是这样想。”黄逸梵此时还有创业的想法,她告诉邢广生她预备“将来开中国CAFE”。
1956年8月,黄逸梵加入了英国籍。留英女博士石曙萍在查询黄逸梵的入籍证书时发现,黄逸梵将自己年龄整整改小了9岁。除此之外,她还将自己的“黄”姓(Yvonne Whang)又改回了夫家的“张”姓(Yvonne Chang)。没有人知道黄逸梵为何做这些改变,入籍后对未来又怎么安排。一年后,她被诊断出癌症,而且病情发展得很快。
1957年8月,黄逸梵自知时日无多,去信张爱玲,希望见她一面。张爱玲此时一边照顾着中风后丈夫赖雅,一边赶着电影剧本,无法分身。张爱玲给母亲寄了钱,此外还有杂志上关于她文章的评论,“希望她看了或者得到一星星安慰”。
据石曙萍的寻访,黄逸梵在伦敦最后的时光,受到友人多方照顾。1957年10月11日,黄逸梵逝世于伦敦帕丁顿圣卢克医院。去世前,“她把所有的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立遗嘱安排好自己的遗产,指定好遗嘱执行人。
黄逸梵在伦敦9年并没有将自己资产挥霍一空。她的遗产除了用于付清债务的,还剩下一箱古董,经法院认证“黄逸梵最后遗产净值在遗嘱上显示为七百七十六英镑十四便士。而在当时,大约是一个普通工人两年多的薪水。”这些全部都留给了张爱玲。
“收到母亲遗物的张爱玲打开箱子,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悲伤的气息,她忍不住失声痛哭。”
本文部分参考
《急景凋年烟花冷》,林方伟、石曙萍著,上海文学 2019年4期
《我的姐姐张爱玲》,张子静,季季著
《张爱玲年谱》,张惠苑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标签: 亲缘鉴定翡翠手串真假方法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