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蜜蜡明明有好吃的名字,但是却不能吃!
admin
688
蜜蜡和琥珀形成所需的时间,经历上万年形成了琥珀和蜜蜡。在这里形成的部分琥珀和蜜蜡会在此过程中被冲刷入海中,偶然也会发现超过1公斤的大块蜜蜡矿石。波罗的海地区的人们就开采琥珀和蜜蜡。通常指多年前就被开采加工的蜜蜡饰品、物件。
总有用户让我说手串,但不是所有手串的材质都适合用“科普”的角度来看的,不过在近年珠宝首饰市场上爆刷存在感的“蜜蜡”确实可以说一说。
这种宝石有着蜂蜜般明亮的色彩,像蜡一样细腻柔滑,又如同玉石一般温润诱人。挺着特别玄乎是吧?但其实蜜蜡的真实身份,是琥珀的同胞兄弟——来自远古树木的“眼泪”。
在英文里,蜜蜡和琥珀用的是同一首词“Amber”。蜜蜡因为“色如蜜,光如蜡”而得名。不过它既不是蜡,更与蜜蜂毫无关系。它是不透明的琥珀。民间有“千年琥珀,万年蜜蜡”的说法,但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为蜜蜡和琥珀就是一对“双胞胎”。蜜蜡和琥珀,不仅密度、硬度和物理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形成时间也一样。蜜蜡和琥珀形成所需的时间,远比千年万年久远得多——它们都是由四千万~一亿年前的远古树脂石化形成的。“千年琥珀”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蜜蜡多是不透明的。这是由于蜜蜡内部的琥珀酸含量更高,或者是含有较多的微小气泡,影响了光线的透过。所以有人说,不透明的是蜜蜡,透明的是琥珀。实际上,蜜蜡和琥珀都是“有机混合物”,各种层次的透明度都有,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划分界线。蜜蜡一般是由松、柏、云杉等针叶树分泌的树脂形成的,主要产地包括波罗的海地区、中美洲和缅甸等地,尤其以波罗的海地区出产的蜜蜡最为著名。在白垩纪和恐龙灭绝后的“新生代”早期,波罗的海地区生长着茂密的针叶林。当针叶树受到昆虫、真菌或高温侵害时,就会分泌出粘稠的树脂保护自己。后来,树脂随森林一同被泥沙掩埋沉积,在地层中逐渐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经历上万年形成了琥珀和蜜蜡。波罗的海是个浅海,地质史上海陆变迁频繁。在这里形成的部分琥珀和蜜蜡会在此过程中被冲刷入海中。由于这些宝石的密度与海水差不多,它们会长期在海水中漂着,缓慢地落到海底,再次沉积在地层中。目前市场上的琥珀和蜜蜡,超过90%都来自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及地区(丹麦、波兰、立陶宛和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蜜蜡尤其以在海上漂过的“海珀”最为纯净。在当地出产它们的泥炭层中,偶然也会发现超过1公斤的大块蜜蜡矿石,不过大多数都是几克重的小粒。早在史前时代,波罗的海地区的人们就开采琥珀和蜜蜡。古罗马时代的哥特人、中世纪的维京人和罗斯人,主要的出口贸易物资,除了毛皮,就是琥珀和蜜蜡——它们因此被称为“北方的金子”。历经数千年开采,天然蜜蜡资源越发稀少,当今珠宝市场上受追捧的往往是“老蜜蜡”。所谓老蜜蜡,通常指多年前就被开采加工的蜜蜡饰品、物件,或是出土已久却未经雕琢的蜜蜡原石。老蜜蜡多为色泽醇厚的深黄色甚至红色,岁月的磨砺使它们带有一股饱经风霜、超然世外的气质,可谓越老越俏。虽然蜜蜡的硬度还不如指甲,但只听说过啃指甲的,没听说啃蜜蜡的。 图片来自:123rf.com然而,蜜蜡作为一种“有机宝石”,摩氏硬度仅为2~3。这和冰块的摩氏硬度相近,而玻璃的硬度都可以达到5.5。指甲的摩氏硬度约为2.5,可以轻易地在蜜蜡上留下划痕。因此,蜜蜡极其脆弱,很容易磕碰受损或是在高温下变色,要想“恒久远,永流传”可不太容易。不过,这么脆弱,不适合作为珍贵宝石佩戴的蜜蜡,偏偏得到了人们的追捧。在中国,蜜蜡甚至比在别的地方显得更为珍贵:按西方人的审美,不透明的蜜蜡档次要低于透明度更高的琥珀;可在崇尚含蓄、内敛的中华文化中,却是温润如玉的蜜蜡更受欢迎。高档工艺品往往用蜜蜡,而不是琥珀制作。而且,中医还认为佩戴蜜蜡首饰可以治病。尤其到了清代,蜜蜡还被列为藏传佛教“七宝”之一,从此变得愈加尊贵。受到利益驱使,时常有造假者把蜜蜡粉末、碎块或天然树脂,人工压制成大块“蜜蜡”。这种假蜜蜡的成分与真货几无二致,很难鉴别。甚至还有人干脆用塑料、玻璃来制造假蜜蜡……各种各样的冒牌货层出不穷。蜜蜡的收藏爱好者们,还真得擦亮了眼睛才行呢。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