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以其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华夏文明的实物图腾。它所承载的品德精神象征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血脉,深受国人喜爱,形成了全民尊玉、爱玉的民族心理。但许多人对于和田玉的喜爱仅仅停留在它寓意美好,可做传家之宝的层面,除了这些众人皆知的常识,还有哪些是我们一直没有了解到的呢?
1999年和田玉被命名为“中国国玉”
在古代,和田玉有“昆仑之玉”、“塞山之玉”、“禺氏玉”、“钟山之玉”等称谓。鸦片战争之后,法国矿物学者德牧尔以圆明园抢夺的“赃物”为标本,将和田玉和翡翠进行了检验测定,根据硬度上所存在的细微差异,和田玉于1863年正式被称为“软玉”(Nephrite),翡翠为“硬玉”(Jadeite)。1999年,国家地矿部和中国宝玉石协会联合启动国石评选,用了近四年评选出结果,和田玉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玉”。
和田玉正式命名不过130年
在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1900年间,共采和田玉3800吨,平均年产量2吨; 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810年间,共采和田玉1215吨,平均年产量1.5吨; 在隋、唐、宋时期的699年间,共采和田玉1957吨,平均年产量2.8吨; 在元、明时期的438年间,共采和田玉1496吨,平均年产量3.4吨; 在清朝295年间,共采和田玉1500吨,平均年产量5吨;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7年到1995年间,共采和田玉9459吨,相当于古代4000多年全部开采量的总和。
在现今玉料奇缺玉价高涨之时,玉雕大师们煞费苦心,巧夺天工,巧妙地利用玉本身的特色化腐朽为神奇,将千年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充分体现在玉雕作品上,简约而不简单,让很多玉器作品大放异彩,使其具备特色和观赏性的同时,具有不可模仿的特点,趣味无穷。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