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多年看和田玉,竟然只懂这么点?
admin
302
前几日有个子侄问我: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和田玉这项爱好上,你现在的水平究竟如何?能给自己打多少分?认真的考虑了一下这个问题,似乎我只能给自己打59分,还不及格。回想幼年机缘巧合下,在姑母的针线盒中与之相遇,那时我只是觉得它似曾相识,又与众不同,而对其身世背景全然一无所知,处于一种纯粹的感性阶段。在大学里专业学习的那几年,和田玉仿佛是被五光十色的珠宝玉石给掩映住了,一点儿也不显眼。笔者和同学们都没太在意它,只是将之等同于一系列枯燥乏味的理化数据,为了应付考试,是要背下来的。参加工作后,它又成了关系到金钱业绩的商品,每天经常要过目数万件,还得时刻小心别被赝品打了眼,别昏头脑胀的买贵了,渐渐的便对美玉琼瑶失去了兴趣,变得麻木不仁。直至离开了这个行业,将收藏当成了一种爱好,我才慢慢的体会到其韵味所在,进而不能自拔。先是找来各种专著开始研读,做笔记。从历代玉器形制与纹饰的沿革,到用料矿口的变迁,由加工技术的变化,再到微痕、沁色、包浆、皮壳等年代印迹,千头万绪、细枝末节,无不关系重大。
与此同时,还要参照博物馆中的藏品,理解领悟自商周以来,古圣先贤们将文化内涵与和田玉器形一一对应的底层逻辑。如此的翻来覆去,倏忽间十多年就过去了,我也华发渐生。然而越是钻研,却越是发觉自己对它的无知。和田玉不仅纵贯七八千年的华夏文明史,而且流布甚广,几乎包括了全球所有人类能到达的区域。
而如今我们对它的研究,也仅仅处在初始阶段而已,太多的未解之谜尚且有待探索。至于参玉,也只是这其中的沧海一粟罢了,所以我才最多给自己打个59分。不过,随着我对玉文化认知的加深,发现它的内在气质不像翡翠那般妖艳嚣张,也没有黄金那样富贵逼人,更不会如同钻石那般璀璨张扬。而是如谦谦君子一样的含蓄内敛,它大概也不会咄咄逼人的追求满分,也许只给自己打99分吧?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