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人赏玉并未专为赏器,故赏玉与赏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比如西汉大儒董仲舒主张“玉不琢”,这句话有着浓重的重材惜料的思绪。尽人皆知,原石本身就是极为珍稀贵重之物,不必或不可急于诉诸斧凿,不必雕琢成器。古人认为玉本身就是神物,也有着神护灵佑的功效,保护持有者避祛不祥。
从国内出土的不少史前时期的古玉器,看到器形趋向简化,以素器为主,加工粗糙,器形不规整,给人以“半成品”的感觉,此刻会联想到莫非齐家文化先民们也是爱玉如痴、崇尚敬神,故重其质色而不计较加工工艺上的精髓,只要不碍玉神物的灵性和玉神器的神性,便不介意其蹍磨上的优劣。
和田玉神器衰落后,在玉礼器兴起时期,它的制造就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玉礼器的制造它追求的是“以少为贵”、“以素为贵”、“以简为美”、以质为美德审美效果。《札记·郊特性》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
几千年来,人们敬玉、爱玉、赏玉、玩玉对玉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其根本原因在于玉天然美德特性。这种美主要是玉的玉质、玉色、玉性等物理性能上的优越,使它不同于一般的石头。虽然自古以来“玉不琢不成器”的说法,但这种雕琢也是建立在玉天然美德基础上。
雕琢艺术是用来展现玉无法再造大自然的美,再高明的技艺,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都是渺小的。在大自然的美面前雕刻的艺,只能衬托、完善玉的美,不能有其他的企图,否则,雕刻只能是败笔。
道家思想是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第二大学说,2000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和艺术。“道法自然”、“自然无为”是其思想的核心。近读《范曾谈艺录》,发现先生对老庄哲学大为推荐,并且结合他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谈了很多感悟,深有同感。
掩卷听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这些睿智之语不绝于耳。一切人类心智的、社会的进步所带给人类的是自然真性的沦丧、因之道家对此深恶痛绝。
庄子认为牺尊残了纯朴、圭璋毁了白玉、仁义废了道德、礼乐离了性情、文采乱了五色、六律乱了五声。在庄子看来一切人为的礼仪、文字、艺术都破坏了自然的大美。他要求以自然本体为一切价值的根本原则,复归于朴的思想。
儒家认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与“器”只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所贡献,并无伯仲之分。人们追求玉的工艺化,雕琢出各种各样的玉器,无可厚非。从重玉器转变为重玉道,崇尚和发扬传统玉文化中的精神力量,追求玉的自然形态和自然形态,追求返璞归真的自然美。
赏玉,需要抛却利益的牵绊,以平和的心态使自己的身心完全沉浸在美玉之中。玩玉是一种情趣,不输诗词歌赋的雅趣。玉的魅力,在于解读它的自然之美,以自然为本,以自然为魂。从浑然天成的原石中,品悟此种蕴含的万种哲学。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