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紫玉的文化与历史——紫气东来
admin
395
紫绿玛瑙,又称“秦紫玉”、“紫玉”。其主产地在陕西省商洛市境内。神话传说
传说中国道教的创始人老子便在洛南县巡检镇的老君洞中修炼成仙。这里的老君庙,千百年来一直为道教信众朝圣之所。老子西出函谷关,紫气染透山峦,青牛踏过之处,皆成青翠之色。这便是秦紫玉的由来。后人以老子为师,以青牛为范;凡是秦紫玉从业者,莫不供奉老子、青牛,重德敬道、执着勤恳。
秦紫玉的历史
秦紫玉质地细腻坚硬,颜色丰富浓艳,自古以来,一直是高档玉雕之首选。夏商周时期,秦紫玉就被作为货币使用。汉桓宽《盐铁论》中记载“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刀布”。春秋时期,吴王夫差酷爱紫玉,为其小女儿起名紫玉。紫玉公主爱上家仆韩重,并想嫁给他,但没有成功,因此郁闷而死。韩重从外地游学回来,前往她的墓上哀悼。忽然紫玉现出原形,赠送明珠给韩重,并对他唱歌。当吴王知道后,想要拥抱紫玉,紫玉已经化成了一缕烟走了。这便是“良玉生烟”的故事。这里的紫玉就是秦紫玉。后来,秦紫玉被人们认为是求知、上进、忠贞爱情的象征。
汉朝时期,道教进一步发扬,炼丹之风盛行。为得到更好的修行效果,人们开始采掘秦紫玉。《九思·守志》中记载“随真人兮翱翔,食元气兮长存”,认为佩戴和服用紫玉能够吸取太上老君遗存下来的紫气精华,长生不老。大秦紫玉在当时已是最高规格的礼器。韩愈《读东方朔杂事》中写道“王母不得已,颜嚬口赍嗟。颔头可其奏,送以紫玉珂。”——连王母娘娘都要以紫玉作为礼品赠送。
魏晋南北朝时期,食紫玉之风盛行,从上层官僚到道士、平民都以服用紫玉为追求。晋葛洪《抱朴子》“服玉者,寿如玉。但其道迟成,须服一二百斤,乃可知也”。可见当时人们服用紫玉的需求量之大。在修仙得道、长生不老的愿望驱使下,大量的玉器也被捣碎磨粉,用来服食。这时的人们都将秦紫玉视为祥瑞之物。《宋书·符瑞志》中记载“黄银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则黄银紫玉光见深山。”《文心雕龙·正纬》:“白玉赤鸟之符,黄金紫玉之瑞。”由于常年大量的开采消耗,到了隋唐时期,秦紫玉逐渐枯竭,只有皇室才偶尔有机会得到秦紫玉。唐李白也只能在其诗中感慨:“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后世的皇帝和道士都不遗余力寻找紫玉。明朝时期虽然有少量秦紫玉被发现,但是“其量甚少,数月已绝”。道家的炼丹术,经过嘉靖年间短暂的复苏后,随着秦紫玉的再次枯竭,逐渐走向衰落。
清朝统治者更是对汉族核心文化的道教大兴打压,绝大部分道经和丹药著述遭到禁止和毁坏。秦紫玉渐渐被人们遗忘,尘封在历史的烟海中,只留下声声叹息和无限遐想。
秦紫玉的文化
秦紫玉自诞生之日起,就与道教如影随形。道教是我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秦紫玉作为道教发端、发展、成熟的见证者和源动力,是中华文化血脉凝结的精华。以秦紫玉的应用为线索,道学、仙学、神学和教学为主干,衍生出了医学、巫术、文学、数理、天文、地理、阴阳五行等学问,也形成了我国独有的精神文化。秦紫玉是陕西土生土长的玉种,产自华夏古文明发祥之地,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紫色是大雅之色,是浩然正气、豁达智慧的代表;是帝王之色,代表着大富大贵;也是阴阳相容之色,代表了阴阳相济,生生不息。道教、佛教,甚至基督教中都视紫色为最高级别。纵观我国历史,除周代外的所有朝代都以紫色为正色。“大红大紫”、“紫气东来”都代表了人们对极致美好的向往。
秦紫玉,饱和浓郁、艳而不妖,阴阳相济,高贵典雅,被历代清流雅士、王侯富贵所欣赏。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