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永城僖山一号汉墓玉质鸟禽(1.7-1.6-1.4厘米)▲琥珀鸽形饰【名称】:虎魄造办处十、琥珀双鸽饰比翼鸟是中华传统的吉祥图案,▲琥珀联体鸳鸯(比翼鸟)形饰【名称】,贵州省博物馆▲琥珀联体鸳鸯(比翼鸟)形饰【名称】:
本文目录一览:
1、琉璃和水晶的区别
琉璃和水晶的区别
八、琥珀鹦鹉形饰
▲琥珀鹦鹉形饰
【名称】:琥珀鹦鹉形饰
【年代】:汉
【尺寸】:头尾24、左右14、上下12毫米
【重量】:1.92克
【出土地】:不详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旧藏
《山海经.西山经卷二》中:黄山,无草木,多竹箭。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山海经》中记载着各种珍禽异兽,鹦鹉就是其中之一。西周时期便有玉质的鹦鹉佩。自汉以来,鹦鹉就一直被视为祥禽瑞兽之一,并制作成玉器佩戴。魏晋时期河西画像砖上到处可见鹦鹉形象。目前琥珀鹦鹉形饰笔者所见仅此一件。
九、琥珀鸽(禽)饰
鸟禽类是微雕最早的题材类型,西汉时期,鸟禽类基本上均为单体卧鸟,可能由于腰部穿孔的设计,需要振翅翱翔的造型较少见。
▲河南永城僖山一号汉墓玉质鸟禽(1.7-1.6-1.4厘米)
▲琥珀鸽形饰
【名称】:琥珀鸽形饰
【年代】:汉代
【尺寸】:长14、宽9、高7毫米
【重量】:0.46克
【出土地】:不详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十、琥珀双鸽饰
比翼鸟是中华传统的吉祥图案,在汉代则代表祥瑞的征兆。山东东汉武梁祠石刻祠堂上刻画的比翼鸟及旁题有:“比翼鸟,王者德及gāo远则至。”此类双鸟并翅即为汉代人眼中的比翼鸟,它们不仅是带来祥瑞的装饰品,更是寓意吉祥、避除污秽的法器。
▲琥珀联体鸳鸯(比翼鸟)形饰
【名称】:琥珀联体鸳鸯(比翼鸟)形饰
【年代】:东汉
【尺寸】:不详
【重量】:不详
【出土地】:贵州省兴仁县交乐19号汉墓出土
【收藏地】:贵州省博物馆
▲琥珀联体鸳鸯(比翼鸟)形饰
【名称】:琥珀联体鸳鸯(比翼鸟)形饰
【年代】:东汉早期
【尺寸】:宽16、长13mm
【重量】:不详
【出土地】:1980年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双山2号墓【东汉广陵王刘荆(?-公元67年)】
【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琥珀联tǐ鸳鸯(比翼鸟)形饰
【名称】:琥珀联体鸳鸯(比翼鸟)形饰
【年代】:东汉
【尺寸】:长24mm
【重量】:不详
【出土地】:河北省定县(现定州)中山穆王刘畅墓出土
【收藏地】:定州市博物院
现实中,鸽子等鸟类有相互喂食的习性,也许gǔ人正是看中鸟禽类的这种情节,而将其精神赋予到yìshù品上来。
十一、琥珀回头雁形饰
琥珀回头雁形饰在汉代微雕饰物中比较罕见,在中原地区更是未见相关文物出土,而在西南四川广西一带有见类似造型的饰物。
【名称】:琥珀回头雁形饰
【年代】:汉代
【尺寸】:长15、宽11、高9.5mm
【重liàng】:0.84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友藏
十二、琥珀蝉形饰
蝉代表重生,其中玉蝉是汉代非常常见的一种饰物,而琥珀蝉形饰在汉代微雕体系中比较少见。
▲云南省昭通市桂家院子1号东汉墓女棺内出土
【名称】:串饰
【年代】:东汉
【尺寸】:
卧虎形:长2.1 高1.3 宽1.2
胜形饰:长1.9 宽1.9 厚度0.67厘米
蝉形饰:长2.34 宽0.6到1.1 厚0.5-0.8厘米
扁珠:长1.9 宽1.2 厚0.6
枣核珠:长1.34 宽0.7到0.8
【出土地】:1960年云南省昭通市桂家院子1hào东汉墓女棺内出土
【收藏地】:云南省博物馆
▲琥珀蝉形饰
【名称】:琥珀蝉形饰
【年代】:汉代
【尺寸】:长14.5mm、宽9.5mm、厚6mm
【重量】:0.39克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特征】:典型的“汉八刀”,以红色琥珀圆雕而成,头顶中间有一通天孔,头部眼睛后miàn左右有一横穿对孔作为皇室贵族的饰品佩戴。
十三、琥珀蟾蜍(蛙)形饰
蛙的崇拜历史悠久,蟾蜍(蛙)形饰的出现与西汉盛行崇拜西王母有关。
西汉·淮南王刘安《淮南子·精神訓》:“月中有蟾蜍”,月亮盈亏能周而复始,因此蟾蜍具有长生层面的寓意。
《淮南子》中又记载:“鼓造辟兵,寿尽五月之望。”鼓造即蛤蟆。蟾蜍又有辟五兵的功能。
▲琥珀蟾蜍(蛙)形饰
【名称】:琥珀蟾蜍(蛙)形饰
【年代】:汉代
【尺寸】:长16mm、宽14.5mm、高10mm
【重量】:1.13克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旧藏
十四、琥珀龟形shì
龟形饰的使用在中国由来已久,常见的就是各种玉龟,但是汉代龟形微雕饰物比较少见,大多出现在西南地区,这可能跟当时的地域文化有关系。
▲琥珀龟形饰
【名称】:琥珀龟形串饰
【年代】:西汉
【尺寸】:头尾长13.5mm、上下高8mm,宽11mm
【重量】:0.57克
【出土地】:典型的广西坑口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旧藏
【特征】:抬头上仰,凸起的眼睛,十分呆萌可爱。
.
十五、琥珀工字形饰
琥珀工字形饰目前仅见一件,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1号西汉合葬墓女棺内胸部位置出土。
▲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1号西汉合葬墓女棺内(胸部)出土
【名称】:琥珀工字形饰(右三)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从右往左依次
方胜形玉饰1.2*1.2厘米;
壶形琥珀饰高1.5厘米;
工字形琥珀饰高0.7厘米;
煤精羊高0.8厘米;
扁壶形玉饰高1.3厘米;
煤精鸟形饰高1.0厘米;
方胜形玉饰0.8*0.8厘米;
玛瑙管形饰长1.5厘米;
玛瑙管形饰长1.7厘米;
【出土地】:1985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gān泉姚庄101号西汉全葬墓女棺中发掘出土。 此组串饰由多种材料和造型组合而成,共计九件。
【收藏地】:扬州博物馆藏
十六、琥珀胜形饰
现在对胜形饰的由来,大多都认为“胜”是传说中西王母的头饰,左右各一,中用连杆贯穿发髻装饰首髻。西汉晚期,“胜”形饰颇为写实,多用琥珀、琉璃、玉料等琢制。
【名称】:琥珀胜形饰
【年代】:西hàn晚期
【尺寸】:宽1*高1.3厘米
【出土地】:不详
【收藏地】:美国弗里尔赛克勒(freersackler)博物馆
从目前考古资料显示,西汉时期琥珀胜形饰器形方正,胜与胜之间的间距比较短,这应该就是胜形饰最原始的造型,此造型的胜形饰不仅有琥珀、琉璃还水晶等材质。与目前发现的西汉玉制“胜”形饰在造型上有所区别,主要区bié在于中间的连接杆上。而笔者认为这种间距短的胜形饰比间距长的玉质胜形饰有年代划分上要更早,且有可能并不是中原本土文化的饰物,而是吸收后融入到西王母的头饰上去的。
东汉画像石上的西王母形象
▲出土于广州市恒福路银行疗养院二个工地
【名称】:多宝串饰
【年代】:西汉晚期
【出土地】:广州市恒福路银行疗养院二处工地xī汉晚期墓出土
【收藏地】:广州市博物馆
【材质】:玉髓、水晶、玛瑙、绿柱石、石榴子石、透闪石、琥珀、玻璃等
▲广州市恒福路银行疗养院二个工地西汉晚期墓出土
广东省广州市出土的这条项饰里面有两件琥珀“胜”形饰,但这两件琥珀“胜”形饰从图片来看,与同时期中原地区玉质的“连胜”十分相似,但造型上还是有区别的,而与两广地区出现的琉璃等其它材质的胜形饰一模一样,所以有理由相信,这个造型应gāi最早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中原后,在中原地区逐渐融合演变。
【名称】:琉璃胜形饰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kuān1*高1.2厘米
【出土地】:guǎng西合浦九只岭M5号墓出土
【收藏地】:合浦汉代文化bó物馆
▲扬州市邗江甘泉yáo庄101号西汉合葬墓女棺内(胸部)出土玉质胜形饰——连胜
【名称】:玉质胜形饰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方胜形玉饰1.2*1.2厘米
【出土地】:1985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1号西汉全葬墓女棺中发掘出土。 此组串饰由多种材料和造型组合而成,共计九件。
【收藏地】:扬州博物馆藏
胜形饰在西汉晚期出现开始就在不断的演变,到了东汉初的时候已经开始变的越来越瘦长。西汉的时候胜的单体还是呈正方形的,到了东汉初期的时候已经变成长方形的胜形饰了——双胜(见下图)。
▲琥珀胜形饰(双胜)
【名称】:琥珀胜形饰(shuāng胜)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左右长18、上下高20、厚12mm
【重量】:2.5克
【出土地】:不详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旧藏
▲琥珀胜形饰(双胜)
【名称】:琥珀胜形饰(双胜)
【年代】:东汉早期
【尺寸】:左右长30、上下高25、厚14mm
【重量】:不详
【出土地】:1980年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双山2号墓【东汉广陵王刘荆(?-公元67年)】
【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琥珀“双胜”与hǔ珀简化型“胜”形饰(简胜)对比图
到了东汉中晚期,胜形饰变的越来越瘦,开始出现这种简化型琥珀“胜”形饰,被现zài的藏家普遍称之为“司南佩”。侧面作为单tǐ的“胜”中间已经不再有弧度,比其它类型的“胜”形饰要扁,呈扁状长方体,其宽度与厚度尺寸比例通常在2:1。从西汉晚期的“连胜”到东汉早期的“双胜”,再到东汉中晚期的“简胜”,中间转变有个渐进的过程。与琥珀“双胜”相比,简化型“胜”形饰(简胜)显得更加抽象和简化。这种器形主要出现在东汉中晚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情况不仅单一的出现在琥珀这种cái质上,同时期的水晶、青金石、煤精等其它材质也有类似简化的器形。
▲简化型琥珀胜形饰(简胜)
【名称】:简化型琥珀胜形饰(简胜)
【年代】:东汉
【尺寸】:高1.4、宽1.2、厚0.6厘米
【重量】:0.82克
【收藏dì】:虎魄造办处旧藏
▲简化型琥珀胜形饰(简胜)(左为琥珀、右为蜜蜡)
【名称】:简化型琥珀胜形饰(简胜)
【年代】:东汉
【尺寸】:
左:高17、宽13.5、厚6.2mm
右:高15.5、宽13、厚6.8mm
【重量】:左1.02克 右0.95克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旧藏
▲简化型琥珀shèng形饰(简胜)
【名称】:简化型琥珀胜形饰(简胜)
【年代】:dōng汉
【尺寸】:高19、宽16.5、厚9毫米
【重liàng】:1.75克
【收藏地】:虎魄zào办处旧藏
▲云南省昭通市桂家院子1号东hàn墓女棺内出土
【名称】:琥珀简胜饰(上右一)
【年代】:东汉
【尺寸】:
卧虎形:长2.1 高1.3 宽1.2
“司南佩”(简shèng):长1.9 宽1.9 厚度0.67厘米
蝉形:长2.34 宽0.6到1.1 厚0.5-0.8厘米
扁珠:长1.9 宽1.2 厚0.6
枣核珠:长1.34 宽0.7到0.8
【出土地】:1960年云南省昭通市桂家院子1号东汉墓女棺内出土
【收藏地】:藏云南博物馆
十七、琥珀人(俑仲)形饰
玉俑仲形饰物在汉代比较常见,但是琥珀俑仲形饰相对来说就极为少见,甚至可以说是罕见了。笔者这么多年来仅见过两件,但都还是残件和品相不好的。所以目前也没有见到完整且品相完美实物和图片,可以参考同时期玉质的俑仲饰物。
【名称】:玉质俑仲形饰
【年代】:东汉早期
【尺寸】:左右宽18、上下高42、厚7mm
【重量】:不详
【出土地】:1980年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甘泉双山2号墓【东汉广陵王刘荆(?-公元67年)】
【收藏地】:南京博物院
十八、琥珀手戟形饰
兵器形饰物流行于西汉中期到东汉早期,目前所见造型有四种(见下图),但琥珀材质的目前笔者仅见过两种,分别是手戟和矛。其材质所见有绿松石、玉质、琥珀、玳瑁、玛瑙等,其佩戴功能应该就是辟兵(详见笔者的《五兵佩》一文)。
▲河南永城黃土山西汉梁王王后墓出土的微雕玉饰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五号墓——刘贺嗣zi刘充国墓出土的琥珀虎形饰等文物
南京博物院藏品:苏省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西汉晚期墓出土的一串微雕饰物
1996年9月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汉墓出土一条微雕饰物,共计28件。其中有三件属于兵器形饰物,且三件造型都不一样,左边是一件用玳瑁制作的手戟形坠饰(见上图左一);中间是玉质的尖头坠子,像兵qì的矛或剑(见上图中);右边是一件玛瑙材质的钺形饰(见上图右一)。
而所见最多的就是琥珀材质的手戟,其原型应该源自一种兵器——手戟(见下图)。
东汉熊(蚩尤)持五兵带钩
▲琥珀手戟形饰
【名称】:琥珀手戟形shì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不详
【重量】:0.69克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旧藏
▲琥珀钺形饰
【名称】:琥珀钺形饰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左右20mm、上下16mm、厚5mm
【重量】:0.68克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十九、琥珀矛(剑)形饰
最早笔者见到此造型的器物后,一直以为是兵器造型的矛或者剑。但后来在接触dào国外一些相似类型的器物之后改变了之前的看法,这个造型的饰物应该就是由西域传入而来。此造型饰物笔者目前国内所见数量不多,考古发掘有四个地区的墓葬中共出土五件玉质,而琥珀的仅一件,是在一美女藏家手中。
【名称】:微雕串饰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玉质矛形饰长18毫米
【出土地】:陕西咸阳马泉公社西汉晚期(“君惠”)墓出土
【收藏地】:现藏咸阳博物馆
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妻窦绾墓玉衣胸部位置出土,(上图中间)
美女月上柳梢藏品:琥珀矛形饰
二十、hǔ珀印章
据官方考古发掘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各地官方考古发掘出土的印章共计8件,但经过笔者统计,其数量远不止这几件。详细见笔者的《浅谈汉代琥珀印章》一文,在此仅举数例。
陕西马泉西汉墓出土的两方琥珀印,一无字,虎纽,纽上有穿孔。另一圆形印章,上有阴文篆书“惠君”,纽上有穿孔。
广州恒福路疗养院西汉墓出土两枚,一蛙纽,有穿,无印文;一龟纽,阴刻篆文“毛君明印”,有穿孔。
广西合浦的两例,一龟纽,印文篆书“庸毋?印”三字;一阴刻印文“劳邑执刲”。
江西省南昌市施家窑村东汉墓出土的一件琥珀印,光素无纹。
▲兽钮琥珀印章
【名称】:“长乐富贵”琥珀印
【年代】: 新莽
【尺寸】:通高0.8厘米 边长1.1厘米
【出土地】:1988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2号西汉合葬墓女棺内头顶位置出土(M102:37)
【收藏地】:扬州博物馆藏
【玉质】: 琥珀质橘红色
【特zhēng】: 卧兽纽琥珀印,印面为线刻阳文“常乐富贵”,边角光滑圆润,有长期使用的痕迹。
▲虎纽琥珀印章
【名称】:虎钮琥珀印章
【年代】:西汉
【尺寸】:高10毫米、宽8毫米、长10毫米
【重量】:0.46克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旧藏
【特征】:出自汉代青州,同出的还有两件琥珀“双胜佩”,惜残,仅此小印完整。
▲龟纽琥珀印章
【名称】:龟钮琥珀印章
【年代】:汉
【尺寸】:高22毫米、边长22毫米
【重量】:7.7克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特征】:安徽(亳州)
官方考古发掘的这些琥珀印章,多数有印文(5件),且有使用痕迹,少数光素无印文(3件)。虎魄造办处目前一共收藏了两枚汉代琥珀印章,且都为素面,一件为兽纽小印,另一件为龟纽大印。
二十一、琥珀壶形饰
此类形的壶形饰比较少见,器形特殊,应该是西域传入到中原的饰物,目前考古出土的仅此一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圆壶、扁壶、瓶形饰,其材质有琥珀、煤jīng、琉璃、金等。
▲扬州市邗江甘泉姚庄101号西汉合葬墓女棺出土
【名称】:琥珀壶形饰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高1.5厘米
【收藏地】:扬州博物馆藏。
▲琥珀圆壶xíng饰
【名称】:琥珀圆壶形饰
【年代】:西汉晚期
【尺寸】:高0.65、直径0.65厘米
【重量】:0.16克
【收藏地】:虎魄zào办处
▲煤精扁壶形饰(虎魄造办处旧藏)笔者有见过类shì琥珀材质扁壶形饰。
▲琉璃扁壶形饰(虎魄造办处旧藏)
南京博物院藏品:苏省扬州市郊区西湖镇胡场14号西汉晚期墓出土的一串微雕饰物中就有两件金质壶形饰。
二十二、琥珀无孔蘑菇形耳珰
耳珰在汉代比较常见,但多以琉璃为主,琥珀的比较少见,仅不容易保存,所以能流传下来的不多。目前所见的汉代琥珀耳珰有两种,一种是无kǒng蘑菇形耳珰,另一种是有孔束腰形耳珰。
▲琥珀无孔蘑菇形耳珰
【名称】:琥珀无孔蘑菇形耳珰
【年代】:西汉
【重量】:0.73克
【尺寸】:长21.3mm头10.8mm尾6.5mm 腰4.5mm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笔者手上有三件无孔蘑菇形耳珰,且仅一件是完整的,另外两件都断了。
二十三、琥珀有孔束腰形耳珰
▲广西合浦县凸鬼岭汽齿厂M30B西汉墓出土
这种束腰形耳珰在两汉时期比较流行也比较多见,其材质也有很丰富,最常见的是琉璃,而琥珀的由于材质原因大多都不容易完整的保存下来。
二十四、琥珀坠饰
这种造型的琥珀坠饰并不多见,同样造型的水晶坠饰比较常见。
二十五、带工琥珀管珠
汉代琥珀珠饰中,带工艺的珠子非常罕见,大部分都是素面无面的圆珠、管珠、扁珠等。
▲带工琥珀管珠
【名称】:带工琥珀管珠
【nián代】:西汉
【尺寸】:长17、直径8.5-9mm
【出土地】:不详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二十六、素面琥珀扁管珠
琥珀扁管珠
【名称】:带工琥珀管珠
【年代】:西汉
【尺寸】:长17、直径7-9mm
【出土地】:不详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二十七 其它类型的琥珀珠饰
琥珀珠饰
【名称】:琥珀珠饰
【nián代】:汉
【尺寸】:尺寸不一
【出土地】:不详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琥珀珠饰
【名称】:琥珀珠饰
【年代】:汉
【尺寸】:41*35*11
【重量】:10克
【出土地】:不详
【收藏地】:虎魄造办处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鸣谢虎珀造办处公众微信号支持
琉璃杯、水晶杯、玻璃杯有什么重属关系吗,有什么区别?
琉璃是指用各种颜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焕;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这个过程需经过数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败或瑕疵。重金属是二氧化铅吧。但是现在价格比较低的一般都是仿琉璃的,是水琉璃,是树脂,或者水晶玻璃替代做的。
水晶杯:分天然水晶和人造水晶。天然水晶的话,应该是很好的,天然的养生功能很好的,反正我就这么认为。人造水晶的话,人造水晶即高铅玻璃,或称为铅晶质玻璃,即在普通玻璃(成分是二氧化硅)中加入24%的氧化铅,就会得到亮度和透明度与天然水晶类似的人造水晶。 氧化铅的含量不同做成的人造水晶档次不同,物体里面清澈,气泡不明显。现在很多的水晶台灯,水晶什么的物品,其实都是水晶玻璃,即人造水晶,比窗户玻璃好的。
玻璃杯的话,成分最简单,二氧化硅是最主要成分。铅含量比较少。
琉璃和水jīng杯(不是天然的)工艺不同,成分类似,无从属关系。水晶杯的话和bō璃杯的话成分差不duō,水晶杯含氧化铅,可以理解成玻璃上的再加工。很难说具体的从属关系。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