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某些人或某些事产生误会。而造成的这些误会的原因无外乎这两种:一是彼此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二是你对某种事物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
其实,生活中许多人对珠宝也存在误解。最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8个知识,据说很多人都曾被忽悠哦!
误解一:只有缅甸产的红宝石才能称为“鸽血红”
很多人一提起缅甸就会想到“鸽血红”,同样,一提到“鸽血红”就立马想到一定是缅甸产的。的确,缅甸抹谷矿出产的鸽血红宝石确实是老字号,无论品质还是市场价值都很高。但是经过长期的开采,其产量和平均质量都有所下降。
再说“鸽血红”作为一种顶级红宝石品种,它是有一套专门的鉴定标准的。简单的地说,只要是具有一定的荧光强度和在标准色域范围内的红宝石,不管产自哪里都是可以出具“鸽血红”证书的。比如,人们近代就在莫桑比克的矿区中挑选到了许多高品质的红宝石。
误解二:珠宝有辐射会致癌
其实珠宝的放射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宝石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与它旁边的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共同成长;另一种原因就是,人们为了得到漂亮的颜色而对某种宝石进行辐照处理。
不过我们现在开采出来的宝石,都是经过了亿万年的地壳变化的,所以它的放射性早就衰变的不具有任何危害性了,因此可以放心佩戴。至于另一种人工辐射的情况,一般能进行这种操作的都是正规厂家,他们通常会在宝石辐照后将其静置一段时间,然后再上市销售,而此时这些微弱的辐射已经不会对人体有什么危害的。
误解三:银饰变黑是因为身体出问题了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见这样的桥段:有人拿着一根银簪子往酒里一放,结果银簪子变黑了,那么这就说明这酒里有毒。而现实中,当有人发现自己佩戴的银饰变黑后,就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身体出了毛病。
其实小微想说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因为电视中使银饰变黑的物质是“砒霜”中的硫。而我们平时见到的银饰变黑,只不过是一种正常的“氧化反应”罢了,和身体健康与否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而网上还有一种比较搞笑的说法,那就是“银饰变黑的程度很可能与你洗澡的频率有关。”
◆◆
误解四:宝石的硬度都很高,不怕磕磕碰碰
很多人认为宝石都是很坚硬的,不怕磕磕碰碰。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前半部分,因为大多宝石的硬度确实很高,比如钻石就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但是,就拿钻石来说,它虽然比较硬但却十分地脆,不小心跌落很容易被摔碎。举个例子:玻璃比木头硬吧,但用一小根木头很容易就能打烂玻璃,因为硬度和脆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误解五:珍珠首饰需要用水保养
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珍珠是从水里来的,所以不怕水,甚至有些人认为珍珠的保养也离不开水。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珍珠从母贝体内剥离出来后就不再适宜长时间接触了。这主要是因为珍珠具有吸水性,如果用水清洗或浸泡,这时水就会进入珍珠的小孔。如此一来,珍珠空内的水不仅难以抹干,而且还可能令里面发酵,珠线也有可能变成绿色,最终会导致珍珠发生龟裂等情况。
误解六:买黄金首饰就等于投资黄金
在珠宝卖场经常会听到导购和消费者说,买黄金的首饰好,保值,等于存钱。可事实上,黄金首饰并不等同于黄金,其包含了原料、工艺、人力成本等多方面,比金价本身高出许多。当金价上涨时,首饰金价会立即跟着上涨;而当金价下跌时,首饰商为争取利润往往不会应声下调首饰金价,而会滞后许多。所以黄金首饰品类只适合佩戴或者收藏,并不能当作投资。
误解七:去珠宝原产地买珠宝最便宜
如今的社会很“浮躁”,在很多人的心中“外国的月亮总是最圆的”。于是他们就认为去国外的珠宝产地买宝石一定能节省不少钱。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人都被外国珠宝商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到最后,他们也不管珍宝的真假了、也不管买的是不是贵了,反正就是“有钱任性”。
可是你知道吗?不管你是去巴西买碧玺、去缅甸、斯里兰卡买红宝石、还是去南非买钻石,其实这些旅游热门国家卖给外国人的珠宝不一定是便宜的,反而还会高出很多,因为你买完就走了。此外,最重要的是许多人在国外花高价买的,十有八九都是假的或劣质的宝石。
误解八:大品牌就是高质量的保证
中国人买东西都喜欢看品牌,鞋子要耐克的、包包要LV的、香水要迪奥的等等,似乎只要是大品牌就等于高质量了。不可否认,大品牌的东西确实有它的优势,但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论不是。比如,前几年卡地亚、蒂芙尼等一线珠宝品牌就曾出现过“质量门”事件。其实小编并不是黑这些珠宝大品牌,只是在陈述事实。对于一个珠宝商来说,想要建立起一个品牌不容易,但要毁掉一个品牌却很简单。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有时选择一个品牌还真不如选择一个值得信赖的珠宝商。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