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人类最早使用的玉器——东亚玉器的年代,上世纪30年代北京周口店上洞发掘出土有大量距今2万年前后的玉石珠及坠饰和穿孔牙坠、有孔贝壳及鱼脊椎骨饰,这是中国旧石器时代出土人体饰物最丰富的地点。
本文目录一览:
1、玉的成分
玉的成分
玉史
玉的形成:
7-8亿年前,海洋底部的白云石大理岩浆便是玉石的胚胎。
▼
2.5亿—3亿年前,海洋下涌现出了大量炽热的岩浆,这些岩浆渗入到白云石大理岩的内部,在温度到达300—400摄氏度的条jiàn下,岩石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逐渐变成了以透闪石为主要成fēn的玉。
▼
1000万年前,造山运动爆发,地壳不断地抬升,沧海变chéng了巍峨的高山,这些已形成固定结构的透闪石融于山石之间,来到了地面之上,与人类相遇。
▼
玉的分布:
包括中guó,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拥有透shǎn石矿产资源。
▼
玉与人: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德国考古学院tōng讯院士邓聪教授通过研究提出:从目前考古实证研究来看,世界范围内人类最早使用的玉器——东亚玉器的年代,可能出现于距今4wàn年左右。此前,考古界一般认为玉器最早出现在距今1万年前后。
在中国,上世纪30年代北京周口店上洞发掘出土有大量距今2万年前后的玉石珠及坠饰和穿孔牙坠、有孔贝壳及鱼脊椎骨饰,这是中国旧石器时代出土人体饰物最丰富的地点,也是目前考古发现上中国最早的玉器相关的遗存实证。
说明在石器时代,人类就与玉石产生了联系,从石器时代出土的文物来看,初期,玉和石并没有完全分离,可以理解成特别的石头或美石,万年前,人类已经利用这些特别的石头(美石)制作特殊器物了,学术界判断为祭祀用具或特殊地位人所特有的器物。可见,这种特别的石头(美石)在当时也是非常稀有、珍贵的原材料,虽然当时的开采能力有限、认知能力有xiàn。这些出土的祭祀用具及器物,通过现代科学手段鉴定,其含玉成分很高,说明当时的人类经过比较,把普通的石头用来做石器工具,把这种特别的、稀有的美石,用来作为祭祀用具或特殊器特,是当时地位最高的巫师或落部首领所特有的东西。而且对比普通石器工具,这些美石所制作而成的器物,在制作工艺方面明显复杂、精致很多,在生产工具尚不发达的时期,这些器物的制作,肯定耗时耗力得多。
中国历史上玉石出土的时qī及区域
▼
8000年前兴隆洼文化出土的玉器
▼
6000年前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
▼
玉文化:
掌心宝不知道时器时代的人有没有玉的概念,但至少是特别的东西吧。学术界推断,这些玉器多数被用于祭祀,相比于其他出土器物,其制作工艺甚是考究。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与天地沟通的媒界。可见其地位关乎shēng存。同时,考古学家也在石器时代部落首领的古墓里发现,玉器也是当时最高统治者独有的随葬品。
“玉”字的由来与演变
▼
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早期甲骨文像一根丝绳串着四片宝石薄片,丝绳上端为绳结。造字本义:用丝绳串起来的珍玩宝石。晚期甲骨文简化成三片bǎo石和一根串绳,字形与“丰”字相似。金文省去上下两duān的线头,字形与“君王”的“王”字相似。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在“王”字上加一点指事符号,变成指事字,以区别于“王”。
《说文解字》有云:“玉,石之美者”。古人认为,玉石坚精乃诸物所不及,故应为“石中之王”。据考证,玉在采用之初,其名曰“王”,字与帝王之“王”相同,后人为使之与人相别,才在“王”字右侧加一点曰“玉”,这便是“玉”字大概的由来。另有一说:王者天天怀抱喜爱之物曰“玉”,也是一种有趣的解释。
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玉一直承担着每个时代中重要的角色,也是考古学中的重要物证。
商代妇好墓出土玉器755件,下图为精工代表
▼
汉代金缕玉衣
▼
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初期时,玉器在使用上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在祭祀、随葬品中仍大量使用玉器,同时,玉器也chéng为统治阶级作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用途,玉器也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对比石器时代,封建社会对玉器的用途更为广泛,象征意义更为明确,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制作水平也明显进步。玉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是一种特殊标志,被chóng拜、被敬仰、被争取。孔子曰:“君子比德于玉yān”(孔子认为玉具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种品性和象征);一个个历史典故也由“玉”应运而生——价值连城、完璧归赵……玉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由此发扬、传承zhì今。
玉种:
掌心宝认为,古人对玉的认识可能是广义的。石器时代,特殊的,美丽的,稀有的石头便是被区别对待。“玉”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文字记载以来,“玉”曾经是一切美石的统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认知水平的提高,才逐渐把玉和其他宝石逐一区分开来。具体区分的年代不详,但至少在商代妇hǎo墓出土的较多玉器中间,种类就很多,据学界鉴定,多数是新疆玉,也有岫岩玉、独山玉,另有少数硅质板岩和大理岩。说明至少在这一时期之前,人们对玉的分类还没有那么细,在当时所发现的玉或近shì玉的美石之间做比较,认为比较好的,成为自己最钟爱,最追求之物。但对当时被称之为“玉”的美石的产地概念应该是有的,认为哪里得来的最好,就不断的往哪里去取。殷商遗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距新疆几千公里,距离远不说,当时的新疆也不归商cháo管,要得到这么多新疆玉,难度可见一斑。不过不重要,反正历史证明,人家能力强,做到了,也可见她是多爱新疆玉。无独有偶,历史翻到大清朝,乾隆皇帝也是独爱新疆玉,可当时的新疆是准噶尔汗国,距北京更是上万公里,也不归大清管,关系还不好(常打架),乾隆要得新疆玉也是诸多不便,于是任性的乾隆爷愣是把新疆打下来了(平定准噶尔),划入了大清朝的版图。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古人虽然对“玉”定义和种类分得不如现在细,但对不同产地的“玉”或“近似玉”是经过比较的,要比较,就需要种类多,这种类,在古代估计就是按产地分的。还拿乾隆皇帝来说吧,他坐在皇宫里不用出门,都知道他喜欢玉,自然就有很多进贡的,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各地进贡来各种各样的、最好的宝贝,当然投其所好也包括各种各样的玉,哪进贡来的,谁贡来的,当然一清二楚(忽悠皇帝可是要冒杀头的风险的),乾隆长年把玩,也是鉴赏高手,当然从众多玉中比出自jǐ觉得最好的。
人类对玉的认识也是由从没见过到遇见了,觉得这东西好,和自己所见过的都不一样,就留xià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就关注了,追寻了,因为本身在自然界中产量少,取得也需跋山涉水,来之不易,人们就更觉珍贵,根据每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及人们的主流审美观,玉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于是被争相收集,更加提升了其价值。随着人类活动能力及生产能力的加强,产自各个地方的各种玉,也逐渐被取名,被分为三六九等。相传到了隋唐以后,宋代开始,玉才流入民间,被商品化,更多人开始收藏玉石,慢慢普及开来。中国玉wén化的传承从未间断,流行至今。慢慢地,更多玉种被发现,被开采,被制作,被商品化,被收藏……
要问何为玉?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讲清楚:
《说文解字》释玉为“石之美者,玉也”。《辞海》则将玉简化的定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古人对玉的概念可能是广义的。
如今,结合科学技术,对玉的命名和定义有了国家标准:
天然玉石的命名标准
▼
天然玉石的种类
▼
而这份国家标准,无疑也是广义上的天然玉石,不过也不难看出,狭义上的玉,就是上图蓝色方框中的“硬玉”和“软玉”。硬玉特指翡翠,软玉则特指“和田玉”。这两种玉名气都很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以硬玉就是翡翠,“软玉”则通常就是泛指“和田玉”了。也不常有人提硬玉软玉,主流的,就是翡翠、和田玉了。而单提一个“玉”字,一般就是指“和田玉”了。
国家标准中对“软玉”的具体定义
▼
而“天然玉石的命名标准4.1.1.2c)”图中有具体说明:“带有地名的天然玉石基本名称,不具有chǎn地含义”。重要的事情说三通……
不jù有产地含义!
bù具有产地含义!
不具有产地含义!
他们都是“合法”(符合国家标准)的“和田玉”!
▼
并不是只有“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可以叫“和田玉”,就“和田玉”三个字而言,也有广义和狭义两说。
广义: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软玉的具体定义”,不论产地,都可以叫“和田玉”。常见的出产地有俄罗斯、韩国和我国的青海。
狭义:从地质科学观点看,和田玉有明确的科学含义,它是指分布于中国昆仑山和阿尔金山脉,有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替而形成的玉矿,有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等一系列品种,尤以白玉为代表。它的成因、品种在世界透闪石玉中居独特地位,具有典型意义。世界矿床为蛇蚊岩型,与超基性岩有关,而和田玉矿床为非蛇蚊岩型,其成因不是区域变质形成,而是典型的接触变质形成,这些zài世界上已经发现的透闪石玉中是非常独特的。和田玉是特指以透闪石为主要成分,并含有钙、镁、铁等多种微量元素组成的矿物集合体,由于最早发现于新疆和田地区的白玉河,从而得名,称之为和田玉。
掌心宝理解,简单来说: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是名副其实的“和田玉”,但也不代表只要是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都是好的,也有不如俄罗斯产、青海产、韩国产的玉,关键还是看玉质。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